在防守的城池的战争中,城市不是越大越好,相反,城市越大,防守工作就越难进行。
因为防守方需要解决一个安排人员的问题,或者说密度的问题。
城市越大,城墙的长度就越长,每段城墙所需要的人数就越多,防守一方最担心的就是摸不准敌人从哪里进攻。
如果敌人从西面进攻,就重兵防守西边的话,那么忽然敌人埋伏了一支隐秘的军队,袭击东边怎么办?
再调兵去东边?
来得及吗?
要知道相邻的方向还能好一些,但是相反的方向,领着士兵跑过去就得不少时间。
根本来不及支援。
因此,防守的一方需要在城中心给自己留一条保险,这条保险叫做预备队。
对于防守方而言,预备队很重要,非常重要,预备队的运用基本上决定了城池是否能够守下来。
可以说,守城的一方和攻城的一方一直都是在玩心理战,他们互相试探猜测对方的计划,守城的猜测对方的主力在那里,准备进攻城市的那一边,自己的预备队何时派出去救援。
进攻的一方则是想着如何勾引守城一方的兵力,引诱他们,让守城一方错误的派出自己的预备队。
可以说,城池的攻守是一场心理的博弈战争。
而预备队的需要就导致了防守方一个尴尬的事情,这也是斯科特目前面临最为尴尬的事情。
那就是预备队的问题,他手里的兵力本就不多,如果给自己留下预备队,那么需要多少预备队?
少了,没用。
多了,那么还有兵力去防守吗?
要知道达台城可是大城市啊。
四面城墙,如果预备队为两千人,那么就剩下四千守军了,刚好一面城墙一千人防守???
呵呵,一千人防守一面城墙,如果夏洛克知道这个消息他估计连木马计都不用想着实施了。
一千人站在达台城这样的大城市的城墙上防守是一个什么概念?
就这么说吧,假如达台城的一面城墙是一千米长,那么平均下来,这段城墙的防守兵力的密度就是一米一个士兵。
而这些士兵面临的是夏洛克八千士兵的进攻。
事实上,有可能更加糟糕,因为达台城的一面城墙的长度怎么可能只有一千米?
达台城内的人口都要快百万了。
计算防守兵力的密度下来,很可能是十几米一个士兵的防守。
或许会让想着把其他三个城墙的士兵调来,这样就算四千对八千了,再加上守城的优势,并不算太过困难。
然而这只是幻想,夏洛克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派一些人看一眼四面城墙的防守情况呢。
如果加强一面城墙的防守密度,那么其他三面怎么办?哪怕留下几百人,那也很危险,夏洛克只需要分兵三千,那对于斯科特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因此斯科特必须要主动出击。
他要先和夏洛克干一场,这一仗不仅要尽可能的打赢,还要对夏洛克的军队造成杀伤,降低夏洛克军队的数量,打击对方的士气,提高自己军队士气。
这样斯科特才能更好的防守,不然基本上守不住。
虽然理论上达台城内的平民快百万了,可以征调很多的平民协助守城,但是事实是残酷的。
没有经过训练的平民面对战场,那就是一个笑话。
如果自己的军队多,那么这个计策还行,斯科特可以让三个士兵带着一个平民,甚至一个士兵带着一个平民,这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但是现在的状况,斯科特连一个士兵带着两个平民都保证不了,因为他需要的兵力太多了,防守密度太低了。
一旦火炮响起,平民中肯定有不少人哀嚎不断,甚至乱跑,扰乱军心,人数稀少的士兵根本管控不过来。
因此,这样的想法就是找死。
斯科特不断向乔治说着这些困难。
乔治从一开始的愤怒,不理解,渐渐的变得呆滞,脸色开始苍白起来。
“这么说,我们没救了?”
乔治有些难以置信道。
他真的有些不明白,明明自己才是防守的一方,拥有如此高大的城墙,完善的防御设施,城内的粮草,武器装备平民的数量是那么的多,而敌人的兵力也只比自己多了几千人而已。
要知道,他可是听过一个说法的,攻城战,进攻方至少要比防御方多出五倍的兵力,这才能攻破城池。
十倍的兵力才能死死的围住城市,不让城市内的守军逃走一个人。
但是眼下,自己有么多大的优势,敌人的兵力也没有比自己多出多少,就几千人而已,甚至一倍的兵力都不到。
乔治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斯科特听着乔治的喃喃自语,无奈的再次解释着:“我说过了,城市越大防守就越困难,如果达台城缩小十倍,那么情况将会完全不同,即使敌人的军队数量在增加一倍,我都觉得比现在好防守。”
斯科特给乔治解释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