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住不惯乡下,镇上人多,亦要热闹一些。
她们怕大地方被人认出来,即便止步于后宅,可也得防备不是。
赖晚安顿好家里,让邻家大娘帮忙照看姐妹俩,若是晚间他们夫妇未回来,大娘就住家里,姐妹俩胆小怕黑。
她与马铁柱去了县城,买了马家庄里的五十五亩中等良田,四两银子一亩,再有退役文书为证,又领了朝廷给退役老兵赠送的五亩的良田,凑足了六十亩,当日便办好了文书地契。
马家庄的六十亩良田买了,赖晚又去镇上,将一座带有杂货铺的小院买下来。
拢共五百一十两银子,剩下的便不多,一家人吃用的米粮、被褥又备齐了一个冬天的,将镇上的屋子拾掇、整理一番,一家四口迁入了镇上的马宅。
杂货铺子亦改成“马记杂货铺”。
赖晚是在晋国府长大,对生意上颇有些头脑,进货的时候买最便宜的无花白纱扇,拿回来后,自己带着秋香往上头绘花鸟,就连进的灯笼也是如此,带回家就再画上,甚至还写了对联,绘了灶神、财神都拿到自家铺子上买。
待冬去春天,二月时,赖晚晨起干呕,吓得秋香、秋燕到外头请了郎中来瞧,却是赖晚有孕了,马铁柱一听说她有孕,干活更有劲儿了。
只是,他过一会儿就得扯着嗓门喊几声“春花、秋香、秋燕”,母女三个的名字能轮流在一天内被喊上百遍,没事喊,有事也喊。
他有时候会犯迷糊,“秋香,你的字什么时候写得这么好了?”
秋燕面露不快地道:“娘原就识字,早年帮太后抄佛经学会的。我和娘识字是娘教的,爹啊,你怎么又犯迷糊,不会将咱家铺子上的东西贱卖了吧?”
马铁柱连连道:“我算得很认真,没有算错账,你娘说了价儿的,我都记得熟络。”
“真没记错?那你怎不记得娘是读书识字,我们是娘教的,你怎忘了?”
因着这儿,整个镇子都高看他们一眼,觉着杜氏是服侍过太后的人,顶顶体面的人儿,宫里待过,那定是通晓规矩、礼数的,甚至县城那边都有人听说过杜氏。
年节快到时,马记杂货铺的生意更好了,但凡有来买对联的,都会来挑选,有时候请一张灶神,或是请一张财神回去。
这日,有几个读书人来到了仁和镇,是同窗之间的走访,待看到有村民捧着灶神时,一个少年道:“等等,你们这是从哪儿买的?”
“镇头马宅杂货铺。”
另几个笑道:“李兄便是个画痴,定是瞧见什么好画了。”
“他族兄在皇城书院读书,还入了工笔画社,听说要求他族兄的一幅字画没一百两银子根本求不来。”
姓李的少年近了马宅,便见一个眉眼清秀的少女正招呼着客人,“大娘,你买什么?我给你挑。”
“请一张灶神,堂屋的对联一幅,灶屋的对联一幅。”
“堂屋是大对联,一对二十纹,灶屋十五纹,灶神一百纹,承惠一百二十五纹钱。”
喜欢帝月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帝月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