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终于有人责备我了,你是我的菩萨。如果我是具德高僧,你那就是请法。我是个学僧,菩萨责备我,是我的福分。”
这一套谦词,大有来历,虽然我不懂它全部的含义,但知道,在过去的经典中,类似这种说法,很有讲究。
“我前面说过,如果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空的,那我们还在追求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提出来,如果大众中,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就不耽误大家时间与精力,如果大众有兴趣,我也简单讲一下体会。”
下面的人踊跃举手或者说话的,表示很想听他把这个话题讲下去。
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只具有哲学上的意义。因为我并不纠结于它,我读愣严经时,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圣者悟道后才能够做的事,我并不想自己得到文字语言上的答案。
但是,这个问题是非常难以回答的。我想听听,这个高智商的人,是如何应对这类问题的。
“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标准答案。因为按禅宗的规矩,但有言说,俱无实义。但是,我以自己的体会,可以稍打比方。比如,智慧是什么,这个问题想好了,回答就明白了。比如一个因白内障眼瞎的人,他身边有一堆金子,但他没看到,还以为自己很穷,天天出去讨饭吃。有一天,一个医生,治好了他的白内障,这就叫开了他的智慧,他看得见了。”
这个比喻,大家都懂,也与我所理解的佛法,是不矛盾的。
“开了智慧,他才懂得,原来,自己是如此富有,黄金就在家里,完全不用焦虑,不用讨饭,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那么问题来了,智慧是黄金吗?智慧什么都不是?”
下面的讨论就有点『乱』了,因为怎么回答都无法确认智慧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什么。
“智慧是他本来就有的,他只是有病,把病治好了,智慧就起作用了。智慧本身不是黄金,因为黄金也是开始就有的,只要能够看见,就知道它就在自己家里。所以,这智慧,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他看到了黄金,就是财富,他有歇脚处,因为他看到了家门。”
这段说话,他给大家合什,然后对菩萨顶礼之后,就结束了法会。
我觉得,他的比喻比较巧妙,而且从大家会后的议论来看,他这个课,是大家讨论最热烈,理解最正确的一课。
大家普遍接受了这种观点:我本菩提,因为自寻烦恼与无明,没有发现自身宝藏而已。
这是大信心!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一名隐士的前半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