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庸沉默。
没有说话。
这个时候,不能说的太多。
可能会导致大家更加紧张。
统帅部那边,应该也反应过来了。老蒋并不愚蠢。
阜阳出现日寇主力。亳州出现日寇轻装部队。日寇的企图,已经是昭然若揭。
剩下的,就是统帅部如何应对了。
立刻跑路?
继续战斗?
其实两种选择都是可以的。
立刻撤退。跑路。在日寇包围圈形成之前撤退,自然是最轻松。
但是,那样一来,徐州就会沦陷。之前的准备,也会前功尽弃。
老蒋舍得吗?
估计不舍得。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刚刚枪毙了韩复榘。罪名是不战而逃,放弃济南。
如果他老蒋也是不战而逃,就放弃徐州。绝对会被天下人唾骂的。老蒋承受不起。
第二种办法,就是继续战斗。
抓紧时间,干掉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然后突围。
到时候,可能就要进行比较多的战斗。徐州也会丢失。部队的损失可能也会比较大。
事实上,从陇海铁路被切断的那一刻开始,徐州就完蛋了。
日寇的综合国力,目前还是比华夏强大的太多。可以采取的战略战术很多。
可以沿着黄河进攻开封。
也可以沿着阜阳、周口北上,进攻开封。
甚至,还可以继续向西,威胁平汉铁路。
平汉铁路对国军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切断,后果也会极其严重。
中原地区,道路纵横,四通八达。利于日寇行动。
人口又密集。物资丰盛。有利于日寇的突袭行动。
毫无疑问,日寇的突袭部队,沿途肯定是到处抢掠,就地补充粮食的。
“专员!”
“专员!”
孙桐萱带着伤,急匆匆的赶来了。
显然,他也知道了日寇出现在阜阳和亳州的情报。感觉非常不安。
“孙军长,请坐。”张庸缓缓的说道。
“专员,日寇所谋者大啊!”孙桐萱确实是很着急。
因为!
他们处在战场最东北!
一旦日寇包围圈形成,他们想要突围,是最困难的!
他们需要走最远的路线!路上可能会遇到非常多的日寇!可能会损失非常惨重!
日寇的包围圈,在寿春、阜阳、周口、开封一线!
距离兖州,足足有五六百里!
哪怕是每天急行军五十里,也需要十天的时间!
何况,一路上断断续续的战斗,随时都要面对日寇的围追堵截,十天肯定不够。
“孙军长!冷静!”于学忠不得不提高语调。
虽然他也紧张。但是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不得不稳定军心。
如果身为军长,都如此着急。那下面的部队呢?岂不是军心浮动,随时溃散?
孙桐萱欲言又止。
他倒不是怕死。实在是情况危急。
他是军长。需要对全军负责。他不能让部队白白损失。
最终……
两人的目光都盯着张庸。
“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亲自断后!”
张庸淡淡的说道。
孙桐萱:……
于学忠:……
互相对望一眼。都回复了平静。
淞沪战场,是张庸负责断后。金陵战场,也是张庸负责断后。
在他的掩护下,其他的部队,都安然无恙的撤退。
这一次,如果是张庸亲自断后,应该……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电话响。
一个参谋接完电话,神情严肃。
“报告!徐州电话!”
“专员大人,请您亲自来接电话。”
“好。”
张庸走过去。拿起话筒。
电话那头传来又陌生又熟悉的林千钧的声音。
“专员。”
“是你?”
张庸没想到,林千钧居然也来徐州了。
是老蒋叫他来的?
还是他自己想办法跟着老蒋来的?
来的真是时候……
“专员,委座要和您通电话。请其他人回避。”
“好的。”
张庸朝后面摆摆手。
于学忠和孙桐萱立刻明白,是委座来电话了。
两人急忙招呼其他人全部退下。
张庸倒是平静得很。
习惯就好。
片刻之后,优势在我的声音传来,“阜阳方向,发现大量日军……”
“委座。我刚刚已经知道了。”张庸回答,“无论统帅部如何安排,我都负责断后。”
“必须继续打下去。”优势在我的声音有点高亢,“我们不能就这样草草了事。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战略要害,绝对不能不战而逃……”
张庸静静的听着。
判断是老蒋和其他人有一些分歧。
可能其他人发现情况不对,都建议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
但是老蒋不愿意。
好不容易才集中那么多兵力,要和日寇决战,怎么能虎头蛇尾呢?
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外国观察员。那么多人看着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