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恒王和戴斯道的目光,秦钟放下手中的筷子,说着一件所思应该可行可为的事情。
四周的茶客们,纷乱之音虽有,这里好歹是雅座,环境上……好那么一点点,随行的侍从们都在外面等候着。
似乎戴斯道就是举人,一直会试难以取中,尝试多次都难以取中,如今熄了会试之心。
如今为恒王殿下的幕僚参谋之人。
如戴斯道这样的举人,考进士有些难,文章做的也许有些失却水准,但……他有没有才华?
有!
还是相当出众的才干。
天下间如戴斯道这样的人还有没有?
有!
绝对有,而且还不会少。
这个世上,永远不要自觉是天下第一聪明人,永远不要自觉是天下第一才干之人。
三年一次的举人,单单直隶之地,每一次都有一百多位举人出现,举人可以做官吗?
国朝定鼎之初,人才匮乏,别说举人了,就是秀才,都能直接授予官职。
现在百年过去了。
单算直隶之地,三年一次的举人就有百多人,百年呢?三十多次,直接三四千人。
那么,扩大至整个国朝诸省呢?
绝对不可数。
以前的举人可以做官,现在的举人想要做官很难了,除非有贵人举荐,再加上朝廷允许的一些门路。
数量太少太少。
不是朝廷太抠搜。
而是举人上面还有进士。
如今,就连进士们想要谋求一个很好的职位都很难,除非是三鼎甲以及身入庶常馆的庶吉士之人。
其余的进士想要有一个好的仕途,也需要好好思忖。
进士身份不菲,只要愿意,做官还是不难的,就是好一些、差一些而已。
举人就不行了。
别说好一些、差一些的官,连做官的机会都越来越少了。
实在是人太多了,而朝廷的官位是有限的。
这一次的慈善义举是一个机会,尤其,随着长乐公主将慈善义举之事逐步规范化、有序化……。
朝廷将来肯定会考量慈善义举在赈灾之时的重要性!
提前有一些熟悉的文人士子参与,将来……也能很好的给予完善,也是有好处的。
“……”
“哦,鲸卿,你之意……是从那些待选的进士、举人、生员中选择合适之人为事?”
“参与慈善义举之事。”
“参与监察、管理?”
“……”
“这……有些意思,还别说,本王琢磨着,好像还真可行,别人先不说,就如玉风,举业坎坷了一些,才干优长。”
“可行,可试试。”
“玉风,你觉得呢?”
恒王将手中那块不太好吃的桂花糕继续吃着,直接扔掉太浪费了一些,虽不好吃,也能入口。
鲸卿之言,自己都在细细听着。
相对于玉风大略提及的监察之事,鲸卿则是直接给于具细了,还给予合适的应对之法。
那些待选的进士、还在待考的举人、秀才生员……有没有才干卓越之人?
绝对有。
身侧的玉风就是其中一位,京城之中,肯定还有,直隶之地,亦是有很多。
给予他们一些好处,从其中挑选一二可用之人,参与慈善义举之事,可为,大有可为。
恒王大喜,白胖的脑袋都不自觉晃动,三两口将实在不太好吃的桂花糕吃下。
思绪有动,再次思忖有无不妥之处?
嗯。
自己暂时还真想不起来。
“秦翰林之才,在下佩服。”
“以举人、生员中的可用之人用之,许以好处,选拔可用之人,双赢之事。”
“在下佩服!”
“此事若成,怕是会有很多人争抢那个机会。”
“单单只是等着朝廷每隔一些年的垂恩赐官,机会太难得了,这样的机会,则可见、可及、可用……。”
“……”
戴斯道服气了。
常听恒王殿下所言秦翰林的才学寻常时候或许看不出来,但是……只要遇到难题,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解决之法出来。
而且,还不是空洞虚妄的解决之法。
而是真正可用、大用的法子。
自己好像也亲自见识了。
刚才也在思索可以很好解决慈善义举在外可能遇到的麻烦事,若然有一些才干不弱的举人参与。
事情,无疑会轻松很多很多。
而那些人只要用心用力了,只要表现出自身的能力,以陛下如今的心意,想来不会吝啬赐官。
佩服!
佩服!
拱手一礼,看向秦翰林,又看向殿下。
“玉风兄过赞。”
“过赞!”
秦钟谦言笑道。
“哈哈哈,不说了,不说那件事了,凉茶上来了,西瓜也来了。”
“咦,不错,这个西瓜挺大了,就是不知道切开后会是什么模样?小二,刀呢?”
“予我。”
“我亲自打开这个西瓜!”
“……”
恒王大悦。
一件事情有了解决之法,还能够解决另外一件事情,于国朝而言多有裨益,心中欢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