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是翻了翻记忆才知道原来皇帝和皇后不是什么场合都穿黄色的。
帝后还可以穿红色正装,正蓝色公装,紫色常服。
清朝电视剧误我啊!明媚在心里感叹。
她本来还想着不要穿黄色系的省得和帝后撞衫,还以为宜嫔穿一身嫩黄是来挑衅皇后我比你年轻比你嫩,如今看来纯粹是自己宫斗剧看多了想多了,而且宜嫔也不像那些同人小说或电视剧表现出来的那样胸大无脑。
也对,后宫能爬上高位的有几个蠢人。
真正蠢的早就没命了。
又听见郭络罗常在说:“其实我早就想和完颜姐姐说说话了,”她带着几分憧憬说:“自姐姐入宫请安那日我就想着拜访姐姐,谁知身体一直不适,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今日安排座位的人也是有心了,”她开心一笑:“正好让我和完颜姐姐多说说话。”
明媚心里给她鼓掌,瞧瞧人家这几句话说的多么好听,不知道的好像自己与她二人是什么千年难得一遇的知音一样,仿佛下一秒就要执手相看泪眼,从此高山流水和被而眠。
再加上郭络罗常在属实长的不丑,也算面若桃李,这样“真诚”的看着明媚,脸皮薄的人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眼看着那拉贵人眼色不对了,明媚笑着开口:“郭络罗妹妹这话说的,我与你一共才见了两面,哪有那么多话说,郭络罗妹妹身体既然不适就要多在房里呆着,不要随便出门,养好龙胎才是最重要的。”
明媚把她的话堵了回去。
她太了解这些话术了,今天说想和她说话,明天就能提出主动拜访她,后天就能偷偷给她下绊子,或是在长春宫偷放点什么东西或是回去说肚子不舒服,都能给她造成不小的麻烦。
脸皮该厚的时候还是要厚,后宫可不是商场,商场失败了大不了东山再起,后宫里失败了说不定头都没了或者一辈子关在冷宫里,再也出不来。
郭络罗常在扯扯嘴角,不说话了。
三个人继续神游天外。
说起来刚穿越的那两天,明媚很是好奇冷宫这个地方。
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所谓的冷宫,没有固定的宫殿。冷宫这个称呼早在汉代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而他的官方称呼是叫做“永巷”,是专门用来羁押皇宫中犯错之人的建筑,到了后世这一习惯被保留下来。在现存的故宫建筑群中,用以此种作用的“冷宫”就有多处,包括明代用于收押失宠妃子的景阳宫,清代用于收押失宠妃子的西六宫等,这些地方普遍是处于边缘、偏僻的角落,加之用于羁押失宠妃子,常年没有人打扫,逐渐变得破败不堪,潮湿阴暗,就成了话本子和老百姓口中的“冷宫”。
简单来说,冷宫没有固定的地方,什么地方的妃子失宠了什么地方就是冷宫。
所以穿越女同志们,不要想着被“打入冷宫”之后再逃出来逍遥法外,不可能的,宫门一落锁除非你会飞天遁地否则逃不出去。
话说回来,自己的长春宫再过几十年好像也是个有名的冷宫……
明媚就这样发着呆。
终于熬到了大宴结束,大臣们和夫人们跪送走了康熙一大家子。
明媚忍不住露出一个笑来,终于可以吃点热的了。
家宴摆在交泰殿。
又是一大堆行礼成功浇灭了明媚心里的火热。
份位低就是这点不好,何况明媚三人今天还是家宴里微分最低的那一批人,无论见了谁都要行屈膝礼。
万幸地位最低的三个人肚子里都揣着金娃娃,所以对着几个高位嫔妃行礼的时候没有人敢真的让她们三个拜下去,扶的一个比一个快。
又是康熙讲话,想起这首诗想起那首诗的,最后也不知道说了个啥,明媚转眼望去大半个后宫估计都没听懂康熙想表达啥。
其实也不怪这些女人,包衣女子不准读书,满洲贵女也没有读书的风气,基本上识字,能把《女则》《女训》《女戒》读下来就已经算不错了,会读书写信就已经值得表扬了,能吟诗作对就是了不得的才女了。
明媚想,怪不得清朝上到皇子阿哥下到文武百官大都和嫡福晋相敬如宾。
这些男子从小饱读诗书,尤其是皇阿哥们,每人会三四门语言都是小意思,就连历史上存在感不强的五阿哥胤祺都会满蒙汉英四语呢。不论会不会写诗词歌赋精通都是基本技能。反观他们的结婚对象,也就是满蒙的贵女们,懂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实在少,他们想感叹一下时移事易估计枕边人都没听懂他们想说啥。
所以哪怕从皇太极开始就不允许满蒙贵族与除了汉军旗以外的汉族通婚,尤其是裹小脚的汉女,但还是有不少人冒着被弹劾的风险搜罗一个又一个才貌双全的汉女养在身边。
是这些男子的悲哀,更是这些女子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满蒙的男子要去“近汉”学习汉人知识,渗透汉人,满蒙的女子却“不能忘了祖宗规法”骑马射箭不求精通但至少要懂,男人和女人就仿佛两条平行线,永远相交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