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云派人到封州去购买小龙虾,缓解了元启国这次虫灾的给国民带来的损害。
封州的百姓们听闻这小龙虾能吃以后,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民一起吃小龙虾的热潮。
这小龙虾大有将要被吃灭绝的趋势,小龙虾的食用方法很快传入京都,如今京都的人无一不在谈论这小龙虾。
今日的朝堂之上,皇帝仍然没有出现,太子坐在前面,皇后坐在太子的后面较高的位置。
皇上这几日一直呆在炼丹房里面,催促着那些道士,为自己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
如今皇帝为了长生不老,现在可以说已经魔障了,将元启国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皇后和太子后,一心只在丹房里守着。
可惜太子只有十四岁,心智也如同孩童一般,现在整个元启国就是皇后说了算。
大殿最上方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人,看着底下的大臣们说“众位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位大臣们不说话,而此时国舅爷站出来说“臣有本启奏。”
皇后看了看父亲,国舅接着开口道“启禀皇后、太子殿下,早前我国北部封州、青州等地出现的大量虫灾,如今已经得到有效缓解。”
皇后慢慢的开口“当真是天佑我元启,此乃我元启之福、百姓之福。”
众位大臣行礼道“皇后娘娘圣明,天佑我元启。”
却听国舅爷再一次开口说“可臣听闻此次虫灾,是因平遥城境内之民大量食用这虫子,此次虫灾才能得到控制。”
“哦,逍遥王治理有功,此乃我朝百姓百姓之福定当要赏,太子你说呢?”
“呼呼。”而此时的太子殿下正在大殿里面呼呼大睡。
太子身旁的小太监走到太子身前,轻声的说“太子殿下、殿下。”
“下朝了吗?我们去掏鸟蛋去。”
“太子。”
皇后大声呵斥一声,太子才发现原来还没有下朝,忙问“母后有何事?”
“刚才国舅说北部的虫灾得到缓解,是因为逍遥王献计,让百姓食用这虫子,本宫认为该赏,太子殿下意下如何?”
“赏、赏,母后大人说赏就赏,你们还有没有事?没事的话就下朝吧。”
皇后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个儿子。”
大臣们早已习惯这太子殿下的所做所为,此时面不改色的在大殿里面站着。
皇后看了看众人说“逍遥王治虫有功,赏金千两、十车绫罗绸缎,奴隶三百。”
众大臣再一次行礼道“皇后殿下圣明。”
“退朝吧。”
众位大臣们下朝,太子殿下赶紧带着人往外跑,皇后则把父亲留在了宫中商量事情。
国舅爷看着女儿说“逍遥王此番作为,得到不少的民心,我们不可不防。”
“父亲所说有理,之前本宫派往平遥城的细作,竟被他悉数斩杀。
此次借此机会送三百奴隶给他,也是为了时刻观察他的动向。”
“皇后圣明,只不过如今皇上一心呆在丹房,大皇子、二皇子与朝中大臣有所勾结,太子殿下又年幼。
如今大皇子、二皇子才是我们最大的危险,臣已经得知他们二人企图联合朝中大臣,在中秋之夜谋反。”
“两个贱人生的儿子,竟然也敢觊觎皇位?依父亲的意思,现下应当如何?”
“于其等他们动手,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
“可是皇上哪里?”
“如今皇上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如今太子已到成婚的年纪,我们何不早日动手?”
“父亲是说连皇上也。”
国舅爷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们早有谋杀皇上的心,皇后此时却有些犹豫起来。
国舅爷见女儿犹豫,接着说“皇后娘娘得多为太子殿下想想,若皇上还在一日,太子殿下就只能是太子。
皇上一共有十位皇子,那个不是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于其处处防着他们,不如断了他们的念想,早日辅佐太子当上皇上。
太子虽年幼,有皇后娘娘与老夫在背后扶持,再为太子殿下挑选一位皇后,届时皇后娘娘就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太后娘娘。”
皇后一边听着父亲说话,一边想着“是呀,到时候我再也不会在这宫里见到那些贱人。
我再也不用讨好皇上,也不用再担心有人觊觎这皇位了。”
皇后想通后下定决心说“就依父亲所言,可是此事得仔细谋划,否则一击不成,到时我们与太子恐怕就被动了。”
“皇后娘娘放心,如今丹房的那几个炼丹师,都是老夫的人。
之前之所以还吊着皇上的命,无非是为了娘娘和太子殿下。
可如今已到了这样的时候,皇上的命若再留下来,才会留给那些皇子可乘之机。
不如趁着他们动手之前,让他们永远失去反抗之力。”
这人在皇宫呆久了,便没有了亲情,况且这人只要得到权力,一旦有了欲望,就会永无休止的去将这欲望填满。
国舅很快离开皇宫,没过几日圣旨就传到了平遥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