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从宜宾开始到秭归,像这样突兀的转折点有好几个,说它不是人工的都很难让人相信。
还有穿断山脉那些地方,那硬生生凿穿挖穿的痕迹,那些为了稳定地形避免发生滑坡坍塌而做的铲削处理,都不可能是自然能形成的。
总感觉大禹手里应该有台超大型挖掘机。
几年以后水位上来,苎溪河口的两侧都是码头,形成一个水道,两岸之间有条悬架在半空的房子,上面挂着万县港欢迎你的字样。
船一进港,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感扑面而来。
两边的梯阶从水面到上面公路至少得有六十米高,还得加个以上。就这么看着腿都感觉有些酸软,大脑拼命的暗示你爬不动,躺下吧。
不过也没用上几年,到了一零年左右,苎溪河已经淹没了两岸的梯阶,那里成了一片平江湖。
万县这段的江水枯盈水季落差很大,有时候能达到四十米,枯水期的时候有些船只还需拉纤。
在九六年这会儿,老城还在,人们还在山下的老街巷安逸的生活着,不紧不慢的,吃着小桃园的小笼包子,逛着日杂大厦,文昌宫的老黄桷树枝叶繁茂。
工厂大多集中在一马路,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人声鼎沸充满了快乐的童声,万县港从早到晚一片繁忙,河边梯坎上全是洗衣服的人。
一马路第一小学,校门
万县这会儿就已经是打工大市了,每年有近十几万人离开家乡出去讨生活。
不过张铁军感觉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可不必像这样骄傲的印在报纸上吹捧……但凡能在家有口饱饭,谁想出去奔波?
二马路是商业街区,从解放前一直繁荣到这会儿,是万县的南京路,商铺林立,来往人群川流不息。
二马路和电报路下端连接处周围的沿街全是卡拉OK厅,一到晚上全是鬼哭狼嚎的德华和倩文。
不过,万县最繁荣的还得说是胜利路。临江的胜利路因为坐拥客运港,自然就成了一个商业集散地。
商贾云集,人流穿梭,是过往客轮夜泊的地方,也是万县夜市兴起的地方。
胜利路的当铺巷是布匹成衣和各种家庭日用品的集散地,商品堆积如山,每天人满为患,就这么一条巷巷,生意火爆的不得了。
还有岔街子,是这会儿万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也批发也零售,一早到晚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还有环城路,南门口,较场坝,三元街。老旧的吊脚楼和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厦和谐的凑在一起,静静的欣赏着岁月迁移。
三元老街里有那令人难以忘记的标语:计划生育,丈夫有责,和在青石窄巷里玩耍的孩子。
这个时候的高笋塘还真是一个塘,西山公园还是在山上,位于西山公园的钟楼还在报时,俯视着两三百米下的这座江岸城市。
钟楼建于一九三零年,是万县市的标志,曾经和申城、武汉的海关钟楼齐名。
万县老城,钟楼
不过现在看到的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座了,五一年,六八年和八一年前后三次修缮,差不多就是重建了一遍,大钟也换了两次。
库区蓄水以后,老城区没入江底,高高立在西山之巅的钟楼正好位于蓄水线上,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反而成为了江边的一道风景。
现在的钟楼
因为发展的快,这座老城其实一点都不老,到处都是高楼,老建筑已经很少了,老东西到是有,但是基本都是搬不走的,只能等着它们沉到江底。
张铁军站在船上看着码头梯坎上密密麻麻的人群,看着高高的万县港大楼,再回头看了看对面这会儿还是一片荒芜的大山,有些感慨。
万县港码头,97年
新城正在建,就挨着不会淹没有上半城往山上,往南建设,这会儿已经能看到成片的楼房和弯弯曲曲延伸出去的公路。
大建设会一直持续到一零年前后才算是告一段落。
上辈子张铁军第一次来到这里是零五年。
那时候沙龙路刚刚修到二段,三段还是一片荒坡,路还是刚刚推出来的土路,光彩大市场还是一片山坡。
但拐角那里的加油站已经存在了,孤零零的坐落在荒芜当中。
这边因为是移民接收点,重点工作就是新城的建设。
而且万县这边的交通就特别方便,公路铁路都相当发达,是方圆一百多公里的中心枢杻城市,政治经济中心。
新城的建设情况张铁军心里有数,也就没和地方上接触,游轮在这等了一天,等着派出去的行动小组过来汇合。
第二天中午,行动小组陆陆续续的返回到船上,个个都是一脸疲色,张铁军赶紧安排大家吃饭,洗澡休息。人都要臭了。
一直到傍晚,最后一个小组抵达,游轮呜咽一声缓缓离开码头,驶向下一个目标。
这一走就是一个通宵。
可能是因为持续下着绵绵小雨的原因,晚上江面没有起雾,十几个小时之后,在清晨抵达涪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