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还真不是吹牛逼,芯片这会儿也就是P54CS架构的奔腾一,技术和精度上都还一般,光刻技术刚刚达到193纳米,还是投影工艺。
前面说过,八十年代咱们的光刻技术并不落后,反而还是略有超越的,再加上王安电脑的技术储备和张铁军提出来的浸入工艺。
于是就有了一加一加一大于五的结果。
阿斯麦公司虽然是成立于八四年,事实上一直到这会儿还在求生的道路上挣扎着呢,技术上甚至还远远不如小本子的尼康和理光。
甚至在去年它才刚刚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并在阿姆斯特丹还有纽约证交所上市,而推动它上市的原因是飞利浦公司急于退出。
阿斯麦是制造巨头飞利浦和先进半导体的合资公司,刚开始就设在飞利浦办公楼外的简易房里,员工不到一百人。
九五年他的员工也就是一百来人,不过已经搬进了北布拉邦德伦特的新办公地点。
九四年,阿斯麦公司的命运危在旦夕。
高管团队拼死挣扎,努力说(四声)服了飞利浦的董事局成员亨克汉克,亨克汉克又说服了飞利浦董事局。
这才有了九五年阿斯麦的上市和飞利浦的退出。
飞利浦全力推动阿斯麦的上市并抛售了股份,挣了一大笔,阿斯麦也脱离了飞利浦的制约并得到了发展资金。算是双赢。
其实是三赢。
飞利浦的股份被东方投资海外的两家独立公司一起吃下了,并和阿斯麦管理团队达成了协议:提供了一笔钱给他们随便花。
这个时候渺小又坎坷的阿斯麦完全没有人关注在意,得到了资金的他们欣喜若狂。
从这会儿一直到零一年,阿斯麦都是沉默的,它的爆发是在零三年,所以东方介入了以后就没有任何的动作了,随它发展。
就当在那里存了一笔定期。
而东方研发中心这边可没有闲着,阿斯麦的如何和这边没有丝毫的关系,在大笔金钱的暴砸之下那是成果相当显着,技术跳跃式的升级。
张铁军对于研发中心的管理方式简单而又粗暴,提供基础技术和设备,给出一个方向,然后就是大笔的奖金和奖励。
那边都疯了,还是抱着团一起疯。
这么说吧,你送过去几个金毛大美妞扒光摆在那就看那些工程师们会不会多看一眼就完了。啥也没有钱来的真实。
就一个浸入式,直接就摆了五百万美元的现金在实验室里,实现了就分,不实现就看着,那些工程师当时就红了眼。
什么美女,什么睡觉,哪有科学重要。我们只爱研发。
这会儿到东方研发中心就会发现,到处都摆着大玻璃柜,里面满满的全是现金美元,贴着各个研发项目的名字。
什么理想信念在绿纸面前都不好使,这玩艺儿比喝汽油都管用。
这也是张铁军为什么要把研发中心放在香港的原因,这一套在国内没法用。没法这么明目张胆的用。
事实上东方在国内设置的研究所实验室工资奖金各种福利也是嗷嗷的高,只不过不能公开。大家心里有数就行了。
“我能相信你吗?”董女士的眼睛更亮了。
她本来长的就漂亮,一双眼睛特别勾人,这会儿都在放电了都。
“完全可以,我这个人向来不说大话。”
张铁军往后靠了靠:“我打算在成都,渝城和申城同步建设三个空调以及大家电生产基地,这个公司交给你来全面管理。
在具体的管理运营上,我能保证不会有任何人参与和干涉,完全由你决定。
但是财务上需要半年进行一次审计,在人事上需要通过人力部的审核调查。
另外,我们有自己的学校,你可以决定在哪里定居,把孩子和家人接过来一起,房子和车都会统一配发。”
“我决定?那,这个公司的总部放在哪?我得跟着总部走吧?”
“你定,你说放在哪就放在哪,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总部在哪无所谓。”
“那资金上限是多少?”
“没有上限,你需要多少我给你多少,只要不浪费经得起审计就行。我给你三十万年薪,百分之五的股份分红。
这百分之五在十年以后签署合同完全归你个人所有,但我保留回购权。”
喜欢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