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修路盖房子,栽点树种点花,你有什么想法?”
“没有没有,我不太懂这个,所以才有兴趣儿嘛,我想不出来你会把它建成什么样子,就和现在市区这样?”
“大体上肯定也就是那样,不过细节上肯定是不一样,你就当我们要建一个大公园就行了,一个大型城镇那么大的公园。”
“我们在其他省市建的项目也都是这样吗?全是当公园来搞?”
“差不多吧,我觉得环境好一点对大家的生活也是好事儿,心情愉快嘛,我们的厂子也会是花园式工厂。”
“真好。其实我这些年在那边,别的到是没感觉什么,但是珠海的环境确实弄的好,确实对心情的影响挺大的。”
“那没办法,人家先天有那个条件,在这我去哪弄海去?”张铁军笑了笑:“等以后有机会你去大连就知道了,咱们在那有一个很大的海滨公园。”
“咱们在那也有不少厂子?”
“嗯,有一些,那边是重工和制造,空调暂时来说你就不用想了,市场太小。”
辽东那边,一直到二零二零年以后了空调也没普及,不像南方的城市不管走到哪抬头都是密密麻麻的外机,在那边外机算是稀罕物。
而辽东是东北三个半省里面最热的地方,往北更冷。东蒙那边大夏天的晚上都得盖被子。
那边的市场至少要等到零零年代末再去慢慢考虑。
“你还是想一想组建团队吧,执照这边会有人去注册,你担任法人,至于办公地点……你到了申城自己去看,顺便挑房子。”
“就浦东吧,如果过去我肯定要把孩子和我爸妈接过去,他们又不上班,就以孩子上学方便为主。”
“行,这些事你自己看着办就好,后面如果有想法再换。”
“那我,我可不可以从那边带些人过来?”董女士看了看张铁军。
“也不是不行,但是你需要注意的是,你在那边的团队是销售型的,这边需要的是管理团队,用人上还是要慎重一些。”
张铁军明白她的意思,不过对于她想带过来的人并不怎么看好。
她是搞销售出来的,是用泰山压顶一样的销售业绩征服了那些人,这个信服程度和忠诚度肯定还是很稳定的,张铁军并不怀疑。
但是问题也就是在这个地方,她手下的人全都是销售精英,都是擅长推销擅于抓住市场机会的人才,挣的也是销售提成的钱。
这里面的问题就比较大了,基本上就是两个方向,要么就是不能适应管理上的工作,要么就是不能满足于管理岗位的工资待遇。
能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稳下来拿工资的可能性相当相当低。
张铁军上辈子自己就是搞销售的能手,对这一类人的心理能有比较准确的估计。
董女士自己到是没什么,她本来就是搞管理出身,在管理岗位上一待十几年,已经从骨子里了解并适应了这种工作。
事实上,她在管理岗位上反而更容易发挥。
她搞销售是迫于现实压力的无奈之举,那个时候她需要快点挣钱来养家。
但是到了九五年的时候,她生活上的压力已经不存在,她已经有了足够保证家人生活的存款。
这也是为什么格力调她回来公司搞管理她没有拒绝的原因,她会首先考虑这样的工作更稳定,而不是第一时间计较挣钱的问题。
她是个有野心的人,在没有了生存压力以后,被压制的野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而只有管理岗位才有她释放野心的机会。
这就是出身政府单位的人,和在社会上野蛮生长的人最大的区别。她更有目的和目标。
研究一下八九十年代那些崛起者的经历就不难看到,最后剩下来的那部分人,基本上都是当初从机关下海的那一拨。
不是瞧不起谁,但事实就是如此。
相对于野蛮生长的暴发户,他们就是有着更加清晰的头脑和目标,并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大家的人生其实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是随时随地面临着各种选择,未知的选择。
这个时候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有韬略和素养。
不过,虽然心里存疑,但张铁军也并不想去干涉董女干的想法做法,没有那个必要,她想做就去做就是了,也不会产生什么损失。
最坏的结局也就是后面留不住人罢了,那个时候公司和生产已经稳定,换几个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我明白,我会和他们说清楚,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我只是感觉毕竟和他们在一起工作配合更熟悉一些,他们不喜欢也没什么。”
“嗯,能有这种想法最好。我一向认为人都是有能力的,关键要看他是不是有机会能遇到合适的工作和岗位。
我们做为管理,要做的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不管实际任人唯亲的胡搞。但是有一点,品格最重要,这一点你要记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