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儿。”老仲的大嗓门子传过来。
张铁军扭头看过去,老仲穿着身风衣式大衣,笑着大步走过来,挥着手和他打招呼。风衣式大衣,就是风衣的样式,但比风衣厚实。
他骨架子大个子也高,穿这么一身瞅着还挺帅的。
嫂子笑着跟在他身后。
“不是说不用你们来接嘛。”张铁军迎过去,俩人握了握手。
“这话说的,你好不容易过来一趟我能不接接嘛,又不花什么成本。冷不?这几天降温,风也大,感觉这边的风比特么大连还猛。”
“那肯定的呀,大连是在里面藏着的,这边得算是直接面对太平洋了。”
申城是黄海和东海的交汇点,海对面就是小本子的鹿儿岛,东南方向是我们的琉球群岛,说是直面太平洋并没有错。
“走吧走吧,先回去再说,回去你俩再唠呗,真是的。”嫂子和张凤徐熙霞挽在一起,催着两个男人赶紧上车。
“不得等卸下来呀?”张铁军指了指飞机。几辆车和大家的行李正在往下卸。
“你们应该飞虹桥,下次直接到虹桥。”老仲说:“还是那边要方便点儿,离市区也近,来回都得劲儿。
这边现在还是太远了,过来也没那么方便。”
“也不至于像你说的这么惨吧?这几年这边这不是建的有声有色的吗?你还有啥不知足的?”
这几年的浦东可不是原来历史上的那个样子了,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如火如荼。
有了东方系这个作弊器存在,规划和建设上真的是一泄千里,就没有什么阻碍存在,也不需要想方设计的卖地了。
尤其是老仲来了以后,那真的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推进。
他本来就是实干型的,做事嘎嘎痛快。
实话实说,这几年黄书记的风头都被他抢过来了。
但是没办法,这个年头讲的是钱袋子,谁能撑起钱袋子谁就更容易被大家所拥护,这是别的任何东西改变不了的现实。
他过来以后工作的重点就放在了浦东这边,同时推进浦西的老城改造和人口东迁,大力推动农业地区的基础和城建建设。
行政区,工业区,金融商业区,农业旅游区,城乡并重的交通和城建改造,条条杠杠明确又务实,目的明确资金充足,上上下下充满了干劲儿。
下面的干部和老百姓们不懂也不管不到上面的各种蝇营狗苟,谁能带来实的实的好的变化自然就会拥护谁。
再说老仲本身就是有些霸气在身上的。
“等到几环公路和地铁全线通车,政府就搬过来,”老仲往西北方向指了指:“选址就在你的长安宫边上,已经差不多建好了。”
“速度到是挺快的,是全面搬还是部分?”
“全搬,政府这边所有的单位一起,也算是彻底改变一下大家的办公条件了,那边的原址全部交出去。”
他看了看张铁军:“你不是喜欢搜集老楼嘛,要不要?给我换个足够大的家属区带两个污水厂。”
“……你是凭什么说的这么理直气壮的?脸皮被海风给吹厚啦?”
老仲脸都没红,大力的拍了拍张铁军的肩膀:“哥哥这是在便宜你,懂不懂?政府迁过来以后,我打算把市委迁到人民广场,老市委你要不要?”
申城早就有了政府迁移计划,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人民广场已经在九二年就开始动工建设的那栋人民大厦。
后来有了新办公地址的计划,那栋大厦建好了以后就没有搬,到这会儿还是空着的。
不只是政府,下面各单位原来的搬迁或者建设计划全部都被叫停了,都等着统一迁到浦东这边来。
已经在建的到是没停工,但还没建完命运就变了。
一共三十几个行局,以后会全部集中在一个片区里,围绕在政府大楼边上,并计划在浦西浦东各自成立一个行政大厅。
这样一来不管是政府办公还是老百姓办事都会方便简洁了许多,再也不用因为盖章满市区的跑了,干部们也不用每天跑着去各处开会。
好处还是蛮多的。
原来的办公驻址就是太分散零落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京城和申城都差不多,主要就是一开始就是城市化地区,太挤。
但也就是因为太过于分散零落,张铁军是真一点兴趣儿都没有,这里一栋楼那里一个小院儿的,又集中不起来。
不过老市委那边他还是有兴趣的。
“那边的老家属区搬不搬?还有疗养区。”
老仲就知道他会是这么个反应:“搬,全部搬离,新的小区已经在建了,疗养区搬到浦东来。对了,信息局我放在你这边儿,给我个地方。”
“这样的话,到也不是不行,真给我?”
“给你,都给你,有钱就行,那边可是块宝地我跟你说。”
“……这是还打算提个价呗你?”
一边嫂子和张凤徐熙霞三个听着就咕咕乐,感觉这俩人凑一起说话太有意思了,有点像两个小同学抢玩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