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了饭,几个老的给医院食堂提了些意见。
老史虚心接受,表示一定改正:“说完没?说完给你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不?让孩子睡会儿。”
“直接看看房子吧,”周妈说:“不就在后面吗?那屋里有东西没?”
“你老人家说要有那就肯定得有,”
老史笑着说:“那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走吧,我感觉那小院儿你们住肯定能舒服,我都动心了,就是春花不干,她非得要住楼上。”
“住楼上得劲儿,”周可人说:“站的高看的远,上厕所洗个澡什么的也都方便,这几年得带孩子你不知道啊?”
这话说的是,住平房弄的再好也确实没有楼上那么方便,最起码你就不能把厕所弄在卧室里,上厕所还是要起来出门的。
张铁军家的园子不能算,他那个是新建的,不是改造,可以自由设计。
老房子修缮改造就不行了,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得考虑老建筑的稳定性还有局限性,这不光是墙体和空间的问题。
再说每个人的爱好和想法也确实都不一样,有些人对平房老宅的就是喜欢不起来,这也不是毛病。那就不住呗。
老史给老丈人丈母娘准备的是一座临水小院儿。
因为园子有公共部分,还被产后科给切出去一块,剩下的住宅本来就不多,能看到水景的只有一座半。
那半个是只有一面挨着水。
院子是经过改造的一进院,没有倒座,院门就在当中,一进来是个小天井不大,也就四十来个平方的样子,三面围房。
整个院子掩映在高大的树木当中,坐北朝南,坐在院子里开着院门就能看到湖面和湖心的凉亭,这个角度相当舒服。
就是不管从哪边的大门进都需要绕一点儿,要穿过曲曲弯弯的青石路和假山盆景,顺着湖边小径走进来。
车是肯定开不进来的,车子要么停到医院的停车场,要么停在北门边上,那有个小停车场。
“这院子好不?爸?”老史和周爸显摆:“这可是我精心给你们挑出来的地方,你看看这小景儿,像不像住在花园里?”
“那边上是产后科?”周妈站在院子门口往四边看:“能听见里面孩子哭不?那要是有个十个八个孩子还活不活了?”
“听不见,这边上是康复中心,住院还在那边儿,外面这边转过去有个小胡同,里面都是住家,肯定清静。”
“那还行,这地方瞅着确实是挺打人儿的,风景好看,没事儿出来就在这溜达一圈儿挺好。”
“那必须的。这边这么走过去,绕过湖就是医院了,那有个角门,过去一直走就是住院部,这边从这么出去是东门。
北门是走车的,你们来回不从那边走就行了,有点远,得这么一直穿过去。”
“买菜逛该啥的方便不?”周妈关心粮食和蔬菜的问题。
“从北门那开始往东到马路边上,这么弯过来,都是医院的门面,租出去做买卖开店的,卖什么的都有。
将来马路对面也都要弄门面。
你顺着这条马路走下去就是咱们的城市广场,超市商场都有,也就有个五六百米吧。
不过你俩平时就逛逛,买什么东西你和我说一声,我给你们送过来,省着你们自己拎还沉,直接就在食堂吃也行,还省着做。”
“那可真成了养老了。”周爸就笑。
周妈斜了周爸一眼:“不养老你做过几顿饭?以后都你去买菜。”
“行,当溜达了,也不远。”
“那就这么定了呗?来进院看看,看看里面,看看还缺不缺什么东西。”老史招呼大家进院子里面。
四十个平方说起来不大,但是做为天井院子的话其实也不能说小了。
小院里青砖铺地,边上挨着回廊有半圈土地种着花。
想种菜的话把花拔了就行了,想种啥种啥,这点地种菜也足够老两口吃了。
老两口这屋瞅瞅那屋看看,感觉都挺满意的,也没有什么好挑的。
几个孩子已经困了,老人也要午休,直接弄进屋去睡下,屋里什么都有,都是新的洗晒以后铺的。
这房子原来的规制有点高,连窗棱子都是雕花的,看上去相当漂亮。
老史也有午睡的习惯,结果一大帮子人就剩下张铁军张铁兵和杨健三个人了在那互相打量。
“走吧,咱们去那凉亭里坐会儿。”
三个人出来顺着湖边的青石路绕过去,来到湖中间假山石上的凉亭里,还别说,站在这边往四周看还挺不错的。
这里的景观应该都是人造的,不过三百多年过去了,岁月沉淀了时光,四季抹去了沧桑,一切早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这个时候眼里的山就是真的山,眼里的石就是天然的石,眼里的水就是大自然的一泓清灈,丝毫不见人工的匠气。
就连假山石壁的转折都是那么的圆润天然不露痕迹。
湖边的回廊弯曲蜿蜒,恍惚间好像连通着历史的时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