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峰听妻子这样说,有点莫名其妙,说道:“你这是哪里话?咱们是一家人,我们怎么会防着你呢?”
李秋菊一听就更气了,说道:“你家以前是大户人家,家财万贯,你母亲肯定留得有钱,既然有钱,为啥还要装穷,每天上山砍柴度日,这不是防着我吗?”
张云峰一听就明白了,果然不出所料,李秋菊嫁给他就是以为他家有钱,看来现在有必要给她说清楚,要不她总是猜疑,日子也没发过呀。
于是张云峰就把母亲卖首饰盖房子的事一五一十地给妻子说了,最后说道:“现在家里穷,不代表一直穷,我会用自己的双手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呸!靠种地砍柴吗?我看这样下去,等到猴年马月也是穷,好生活,你以为好生活那么容易就能过上吗?不是你嘴皮子动动那么简单的!”
张云峰怕母亲听见了担心,就好言相劝妻子,可李秋菊是越劝越醉,根本不听,一直骂到张云峰睡着才算消停。
次日一早,李秋菊就跑回了娘家,到家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说自己上当了,那张家根本没有钱,盖房子,成亲的钱都是王氏卖首饰的钱,如今那些钱都花完了,他家一贫如洗。
李能人听了赶紧劝她,说道:“你怎么不长长脑子,他家有兄弟二人,如今老二还没有成亲,你婆婆当然不会露出家底,她怕你独吞,等老二成亲之后,分家的时候她才会拿出来的。
我的乖女儿,你就忍忍吧,现在吃点苦,你婆婆百年之后,那钱财不都是你们的。”
李秋菊说道:“我不信,看老太婆那穷酸样,哪里像是有钱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铁呢?张家以前可是县里的首富,就算是家道中落了,也不可能是一无所有,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就听爹爹的,准没错!”
李秋菊在李能人的反复劝说下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去了,一家人见她回来,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依旧对她很好。
从那之后,李秋菊什么活都不做,整日的游手好闲,出去串门子,王氏做好饭就叫她回来吃,她还挑三拣四的,一会说盐放多了,一会又说米太硬了,王氏知道她在家里娇惯,也不说什么,尽量按照她的要求做。
一日,吃饭的时候,李秋菊说王氏油放少了,没有一点滋味,张云峰看不下去,就软声软语地说道:“吃吧,油少些好,吃油多发胖了影响身材!”本来是一句玩笑话,李秋菊就指着张云峰的鼻子大骂。
张云海看不下去,就说了她两句,他就把张家闹了个天翻地覆,村里人都说这张家不是娶媳妇,而是娶了个老祖宗,那些来张家提过亲的都幸灾乐祸。
李秋菊大闹了一场后又回了娘家,村里人都以为李能人会去张家算账,谁知那李能人不但没有找张家的麻烦,还拿了礼品去给王氏赔不是,说女儿被他惯坏了,希望他们多担待。
王氏说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这样说就见外了,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我这一把年纪了,怎能与她计较?”
李能人直夸王氏深明大义,说女儿还在气头上,就让她在家里住些日子,他要好好管教管教,等消了气就送回来。
李能人回到家中,对李秋菊说道:“你在张家什么都不用干,每天吃饱玩饿,他们母子也不敢说你个不字,你就不要闹了,安心等着老太太百年之后就可以了。”
李秋菊说道:“她现在身体还硬朗着呢,何时是个头啊?我的青春都白白地浪费在他们身上了。”
李能人说道:“你这孩子,没有苦上苦,哪有甜上甜?”
李秋菊在娘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王氏让儿子把她接回来,可张云峰已经被李秋菊闹怕了,就是不愿意去接,在王氏的再三催促下,他才拿了礼品去了李家。
李能人见张云峰来,就说道:“云峰啊,过日子不容易,你作为一个男人,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更不容易,我能理解你的苦衷,可你也要两头都顾得住才行啊!”
张云峰知道李能人话里有话,也不想做解释,只能点了点头。
李能人对李秋菊训斥道:“秋菊,如今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嫁了人不比在家里,你的脾气要收敛一下,回家好好孝敬你婆婆,好好与云峰过日子,否则我都不饶你。”他又看着张云峰说道:“云峰,你别与她一般见识。”
李秋菊和张云峰一起回家后,依然是什么都不做,吃饱玩饿,也没有个笑脸,不过很少无缘无故找事了,一家人见她这样,也就很知足了。
张云海为了多挣些钱,也为了不看嫂子的脸色,他决定去城里做工,王氏也就没有阻拦。
张云海放心不下母亲,说道:“我嫂嫂说什么你就当做没听见,千万别生气,我一有空就会回来看你的。”
王氏安慰他道:\"放心吧,你嫂子比以前好多了,不会有事的,只是你,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