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是实话。
当年的天楚北疆,出了个狠辣的军事天才,沈星阑。
然则,名动边疆的不仅仅是他。
还有他身边那一群同样耀眼的少年人。
其中最出名的两人便是李离之和言修。
据说,沈家军后来不断扩张,军响多半都是李离之解决的。
而言修,他不是军人,却是在沈星阑帐下待得最久的人,精通多样,是一位十分有能力的谋士。
后来李离之死了,出现了一个郭子林。
论打仗,他更出色。
北漠天子时常感叹,为何他们就不能培养出这样出色的少年人为这个国家注入新的活力,也望自己的太子将来能比这些人更优秀。
言沐竹面色依然,没有因他恭维而有任何欢喜,“世子谬赞了,都是些过往,不值一提。”
“那是普通人。”司空曙不赞同,他很会说话,“如言世子和沈少将军这般优秀之人的过往,历久弥新。”
还未等言沐竹说什么,他自己情绪突然低落下来,还低叹一声。
“可惜,曙这辈子是无缘得见沈少将军英姿了。”
这话中感情半真半假。
他少年时不仅听过言修,更是听过沈星阑。
听多了之后,他挺想会会这位让他们北漠老将都惧怕的少年将军,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传奇。
好不容易等到他可以上战场的年纪了……沈星阑死了。
这也就让他这心愿反而变成了他‘求而不得’的遗憾。
言沐竹不用思考,就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淡声问道:“此次北疆之战,太子可有见过我朝郭将军?”
司空曙不解他怎么问起这话了,“郭子林郭将军?”
“正是。”言沐竹声音温润,语气不改,“若您见过他,就无需遗憾了。”
司空曙没听懂。
一旁看戏的秦王,一时也没懂他的意思。
言沐竹适时地停顿少顷,再添补了一句,“阿阑打起仗来,对待敌人比郭将军更狠。”
楼下的丝竹琴弦之声,仿佛在某一瞬间消失在三人的周围。
须臾过后,司空曙和秦王都陆续明白过来了。
言沐竹说的见,是指他们在战场相会。
他是在嘲讽司空曙和北漠人连郭子林都胜不了,还妄图挑战沈星阑,讽刺他异想天开,不自量力。
若他真的遇到沈星阑,恐怕就不会有他们今日的酒楼相会。
偏偏言沐竹是以最儒雅的表情,最温润的语气说出了这些话。
司空曙放在几上的手僵硬地握了一下,极力维持着自己的表情。
秦王明白过来后,有些许讶异,讶异言沐竹这样的端方君子竟然也会这样说话。
这让他想起了前些日子那场晚宴上的郭子林,发现两人性子虽有不同,这嘴却是有的一拼。
气氛僵硬下来,司空曙身侧伺候的人亦后知后觉地懂了点意思,情绪不如司空曙控制得好,怒气表现在了脸上。
司空曙察觉到,微微抬手制止了他发言。
后面的侍从无奈将呵斥吞了回去,不满地看向言沐竹。
言沐竹恍若未觉,未曾给他一抹余光。
站在他身侧的秋梧不一样,当即察觉那人视线,冷眼回望了过去,气势上毫不相让。
有了这么一幕,现场气氛变得更加诡异。
沈归舟撇了东南方一眼,接过陈穆愉递过来的葡萄,和他闲聊,“猜一猜,他们现在在聊什么?”
陈穆愉漫不经心地也瞅了那边一眼,“大皇兄此时请言世子过去,估计是想让他和司空曙碰撞一下,借机试探他对北漠讨要流华一事的态度。”
他又拿了一颗新的葡萄剥着,“看现在的情景,开场应该不太顺利。”
他们那里气氛的诡异,隔着这么远,都能感受到了。
沈归舟赞同他说的,“你大皇兄比你四皇兄看着更有脑子一些。”
陈穆愉听着她夸奖秦王,又往那边望了一眼,然后好奇地问她,“你从哪看出来的?”
沈归舟答得很顺口,“他长得更顺眼一点。”
陈穆愉被她这个正经的理由给折服。
过了一会,沈归舟好像是想到了什么,又偏过视线对他道:“当然,他们长得都不及你万分之一。”
陈穆愉:“……”
这算是夸他?
夸他长得好还是夸他头脑聪慧?
他姑且当她是哄他了,同她分析道:“大皇兄同四皇兄相比,更能放得下架子。真正能做到礼贤下士的那个人,是大皇兄。”
沈归舟将葡萄籽吐出来,“就是说,秦王不要脸,燕王表里不一。”
陈穆愉听着她这个理解,哭笑不得。
用词虽然过于粗放了一些,但意思也没差太多。
“大皇兄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世比不过我们,也一直认为就是这项缺陷,才阻碍了他的储君之路。”
沈归舟接过后半截,“于是,他想靠声名来补平这处劣势。”
陈穆愉将新剥好的葡萄递给她,“没错。同时,他也同父皇一样,认为,文才能治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