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演练完毕,高顺归来复命。
刘备不禁好奇问道:
“伯平,你操练陷阵营,果然是骁勇异常,但陷阵营只有八百人,岂不是太少了?为何你不多操练一些兵马,岂不是更好?”
然而,高顺摇了摇头,肯定道:
“兵在精不在多,八百陷阵营已经足够了,陷阵营并非寻常士卒,其训练目标就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是优中选优选拔出来的。
并且,如果陷阵营人数太多,不便于指挥,效果反而会有所缩减。以八百之数,在战场上攻坚克难,已然绰绰有余。”
听着高顺认真的答复,刘备若有所思,他没有强求,训练陷阵营确实不简单。
忽然间,刘备脸色一变,沉声道:
“高顺听令!”
高顺微愣,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拱手道:
“末将在!”
刘备继续说道:
“如今陷阵营可堪一战,令你率领陷阵营,随同大军一并南下,攻伐荆州!”
当高顺明白刘备的意思,表情更加错愕,但他没有犹豫,语气铿锵有力道:
“末将遵命!”
他身为一员战将,努力操练陷阵营,不就是为了上战场冲锋杀敌吗?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
此战,刘备聚集兵马八万人。
其中豫州调动大军五万人,其中包括了张辽的驻防兵马,作为征讨荆州之用。
同样的,陈登所部水军三万人,已经行动。
刘备将后勤交给陈群负责,调集粮草之后,便是率领大军南下而去。
同行的,文有廖辰、贾诩、田丰等人,武有赵云、许褚、张辽、高顺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在兖州的时候,刘备俘虏了典韦。但时至今日,典韦依旧没有投降,而刘备也没有过于苛待他。
反而是将之留在许昌,给他安排了一个院子,只要不离开许昌即可。
而典韦显然也是倔脾气,他并没有逃离之意,刘备带着他来许昌,也没有任何反抗。
廖辰估计典韦的想法,应当是要曹操打过来,他要光明正大的离开,而不是潜逃出去。
对于这样一员悍将,廖辰自然是很看重的。刘备没有将典韦杀了,这其中也有廖辰的原因,否则典韦多半是已经人头落地。
虽然典韦是一员猛将,但刘备麾下人才济济,又不缺典韦一人,岂能这般顾忌?
唯有廖辰,作为一名穿越者,有着莫名的收集癖,才会这样做。
至此,一切准备就绪,刘备亲征,挥师南下。
至于北边,刘备没有太过担心,青州之地有臧霸,兖州有关羽。
袁绍虽然压制了公孙瓒,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一时半会肯定是没心思对刘备动手。
而曹操,就算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失去兖州之后,彼此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曹操怎么可能去找死呢?
所以,曹操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全力以赴扩张势力。
如果能够占据河内、河东之地,曹操的实力虽然依旧远不如刘备,却起码有了一战的可能。
并且,将势力延伸至此,哪怕刘备与袁绍干起来,曹操也不必被夹在中间,进退两难了。
任何时候,机会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曹操对此深以为然。
——
在襄阳城内。
接连有消息传来,孙策在拿下江夏各县后,便是领兵逆流而上。
显然,这一次孙策不准备留手,而是要全力以赴,一鼓作气拿下襄阳。只要拿下襄阳,剩下荆州各地就简单了。
而刘表自然不是无动于衷,他已经调动文聘一路兵马,以及重新收拢溃兵,勉强拉起一支水军,但这样的水军,战力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刘表是不敢让蔡瑁领兵,继续与孙策正面一战了。一个不小心,怕是又要全军覆没,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反正,让蔡瑁、张允统领水军,在襄阳附近策应,以免孙策太过放肆。
府衙之中,刘表目视众人,说道:
“孙策已经杀过来了,果然是年少得志啊,这孙策真是好大的胆气,完全不将我荆州之众放在眼中,简直是可笑至极。
诸位应当知道,此战对荆州的重要性,江夏已经沦陷,孙策步步紧逼。若是此战败了,彻底被孙策掌握主动权,对谁都没有好处。”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当然明白刘表的意思。如今刘表为荆州之主,对于他们来说,大家是合作关系,没有太大压力。
但孙策不一样。
真要孙策入主,谁都没有好处。
他们必须为自己利益考虑。
“使君放心,此战我荆州已然严阵以待,岂容孙策在此放肆。后方还有荆南四郡兵马,正在赶来的路上,不日将至。”
听得此言,刘表点了点头,他并没有强求什么,因为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必须将所有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到时候,不说为了刘表,大家只求自保,也必须齐心协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