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共有二十四句,侠客岛的石室共有二十四间。
为首一间刻写着两句诗,此后直到二十三间,每间石室刻写一句,最后一间石室刻写着“蝌蚪文”,龙木二岛主平日在此地闭关,参悟其中精要。
白自在等人看着诗句,不知不觉间沉浸其中,按照自身武道参悟。
比如“吴钩霜雪明”,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认为,吴钩就是弯刀,出剑时须牢记弯刀二字,以刀法运剑,使剑气如弯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
有一个书生打扮的老者,觉得吴钩的意思是“男儿何不带吴钩”,吴钩是佩戴在身上的,不是拿来用的,剑法之中当隐含吴钩之势,圆转如意。
老道表示“霜雪明”,说明把吴钩拔了出来,已经看到了刀刃。
老书生表示此言不妥,我读过的书比你多,这显然是错误解法。
两人各有理论,争执不休,忍不住动起手来,叮叮当当打个不停。
还有人表示,吴钩,就是吴王阖闾的宝刀,这把刀可谓大有来历。
据说阖闾向天下求购宝刀,许下非常丰厚的赏赐,有人贪图金银,杀了自己的儿子,用鲜血淬炼宝刀。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出招应该绝情绝性,就算是亲生儿子,也不能有丝毫留情,出剑则必杀无赦。
沈炼只觉得无比蛋疼,神特么吴钩霜雪明,李白若是知道,自己的诗句被人这般理解,怕是要活活气死。
转而想到鲁迅家门口的枣树,悬挂着的蓝门帘,随口说的晚安。
有没有一种可能,周家的门帘就是蓝色的?人家就是在说晚安呢?
话又说回来,或许作家落笔,真的有那么多想法,谁能说的清楚?
诗句下面密密麻麻的注释,不能说是错误的,毕竟诸位高手的解法,每一种都契合武道,比如圆转如意,比如曲直结合,比如绝情绝性,但他们被注释引向了歪路,并非诗句的本意。
看到这些注释,沈炼终于明白,为何侠客岛无人能解开太玄经,却有那么多高手,因为他们解的是注释。
龙木二位岛主根据注释,创出各式各样的绝学,每句诗有十几种注释,便是十几门秘籍,加起来超过三百。
这么多高深秘籍,再加上深海潜藏的天材地宝,武功自是极为高明。
侠客岛精通外丹术。
比如腊八粥,便是化毒为药。
比如张三李四喝的药酒,便是外丹术和内功的结合,以此辅助修行。
很显然,得到蜃楼的同时,徐福留下的那些丹经,也到了他们手中。
一个个疑惑接连解开,沈炼兴致勃勃的走过一间间石室,根据金庸给出的参悟之法,参悟石壁上的武功,然后发现行不通,自己的脑子太活跃。
狗哥根据图形参悟太玄经,属于无意为之的顿悟,沈炼是有意为之,不免落入到下乘,不符合自身秉性。
沈炼的本性是什么?
以战养战!
无论是华山密洞的星辰图谱,还是苗疆秘境中的神庙,都是毫不犹豫的挥舞拳头冲上去,绝无半分退避。
沈炼虽有参悟绝学的悟性,但最大的爱好是战斗,是在战斗中顿悟。
如果让沈炼安安心心闭关,如同木龙二岛主那般,闭关四五十年,沈炼要么直接疯颠,要么挥拳掀桌子。
既然无法安心闭关,那就对武功全无所谓,这般无所谓的心态,反倒契合太玄经本意,让沈炼如鱼得水。
这等绝学,是不能卡bug的。
要么契合本心,要么执念成魔。
靳冰云等人亦是如此。
左诗本就对练武毫无兴趣,体内孕育出的人格,专心修行寒光魔决。
靳冰云剑心通明,需要的是对自身武道的领悟,或者通过与沈炼心有灵犀参悟沈炼的道,达成精神共鸣。
冯素贞更简单,她学富五车,学问实在是太高,对于这些注释,反倒不怎么看得上眼,而是去钻研诗句。
至于陆小凤、燕南天、西门吹雪之类的天才,当然是用自身武道,契合石壁蕴含的武道意念,待到西门吹雪从顿悟中醒来,必然爆发庚金剑芒。
只能说,沈炼等人起点太高,对于武林人士生死拼搏的秘籍,没有那么多的贪欲,能以平常心去观察。
狗哥的不在乎,是因为境界高,他就是不在乎,他对武功没有兴趣。
沈炼等人不在乎,是因为有足够强力的替代品,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如果沈炼潜龙在渊,需要高深武技获得强大战力,未必能保持淡定。
半月时间,弹指过去。
沈炼等人均看完全部石室,找寻最为契合自己的,比如西门吹雪选择十步杀一人,燕南天选择五岳倒为轻,陆小凤选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沈炼无所事事,带着左诗乱转,过了半月时间,正好到了最后一间。
这间石室没有文字,只有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蝌蚪,似乎是蝌蚪文,实际上是经脉图谱,与沈炼在苗疆秘境得到的九阴易脉法,颇有些相通之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