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清楚了。deng公,当年是去了法国勤工俭学,我专门就此事翻过很多书,当时他家里费了好大劲啊,去了之后做各种杂工,中途还因为没钱辍学过。
但大家知道人家爸爸是谁吗?百度一下喽。虽然是小地方,但也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不低于今天所谓的县城婆罗门。
那种家庭供一个孩子出去留学都是如此艰难,这才是真实情况,比现在困难多了。
删掉了几段,毕竟公众号是个公开发言的场所,不是私底下聊天。有些话如果你好心说的很开很透,可能却不被个别人理解。所以聪明的人听别人说话,能听得出话中话。
如果再往前数,在古代,比如清代,老百姓的年收入大概是二三十两,普通私塾一年学费大概是几两、十几两,好的私塾与名师的学费就更高了。
那还只是初等教育,要想求取功名,参加科举考试,请名师(一般都是现任或前任官员)辅导,去外地游学,在古代那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普通人衣食住行都很艰难的情况下,困难可想而知。
再回到建国后。我们这里读者也有不少以前的老三届,或者家里的老人也有在建国前后上大学的,大部分人应该都听家里人讲过,当时供一个学生上学的困难情形吧?
《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孙少安、孙兰香,《人世间》的周秉义、周蓉、周秉坤,这些都是现实中的写照。并且他们的结局都是少有的好结局了,与大多数普通家庭比起来,他们的结局绝对已经算得上是喜剧了。
世事变迁,今非昔比。但是所变化的也不过是服装道具,不过是由长袍马褂变为西装,由刀枪改为枪炮。但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舞台上的人也始终都没变。
读书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容易过。
读书上学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二是筛选。
以前我们被欺负的时候,很多人仁人志士一直在号召普及国民教育。这些年来在这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
结果是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教育是公民的法定权利,老百姓的日子变好了,视野开阔了。
但是,教育的筛选作用从来就没有变过,并且会越来越残酷。这也很正常,水涨船高,这是教育普及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所以老百姓感觉读书的性价比变低了,读书变得越来越难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却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因此放弃了读书。
相反,而应该更加重视教育。
读书无用论不是第1次出现,建国之后就出现过好几次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物欲横流,我依然坚持读书是第一等事这一观点。给子孙留再多钱,都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好好读书。
喜欢百倍股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百倍股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