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各部门都开始陆续上班了,钱金贵就开始往县城跑,去县教育局跟几所小学的招生办询问转学的事情。
他们两口子都是农村人,要想让孩子在县城上学,如果没有县城的住房,需要有租房合同。
县城小学一共有三所,一小是最好的学校,学位难求,不可能有空缺的情况。二小也是一样的情况。
三小虽然师资力量跟校舍条件都差了一些,但好在还有学位,说是可以接收转校生。
钱金贵将这个消息带回家之后,沈楠马上拍板决定,去县城租房子,赶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尽量把这件事给办妥当了。
他们现在手头上有两万多块钱,县城房价也都已经涨到一千多一平方了,要想在县城买房,还要多辛苦几年。
不过他们现在有手艺,县城的人又比农村人更舍得花钱,去了县城,日子看起来才更有奔头。
再说县城小学的条件,就是再不好,也还是好过他们村小学,所以孩子能上三小,沈楠都已经很满足了。
有了生活的目标,两口子现在都憋着一股劲,一心想着怎么把日子过的更红火一些。
又过了一周,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开学前夕,终于给钱宝鸽办好了转学手续。
钱宝鸽一听说自己以后要去县城上学了,高兴地手舞足蹈,是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不要声张这件事,她才忍住没有去跟好朋友们分享这个消息的。
一家人收拾好东西,在元宵节之前就开着拖拉机去了县城,把日常用的家当都带上了,夫妻俩合力将拖拉机上的东西给搬到了出租屋里。
这时候的县城还没有被完全开发,除了单位集资建房、商品楼之外,还有一些平房或者二层楼的自建房。
沈楠跟钱金贵在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地方租了一个带小院儿的平房。
房子是八十年代盖的,有十几年房龄了,看起来倒不算旧。他们俩将房子里外仔细打扫了一番。
钱金贵干工地,泥瓦匠的活计还有简单的装修都不在话下。
在举家搬过来之前,他就去县城卖装饰材料的地方买了些沙子、水泥、石灰、腻子、刮刀、毛刷等材料,自己动手将房子里面粉刷一新。
原本昏暗的房间,一下子就变得亮堂起来了。现在晾了几天,墙面已经干燥了,一点不影响居住。
两个房间都是用的老式灯泡,瓦数很低,导致晚上开灯的时候房间显得很昏暗。为了方便孩子晚上学习,钱金贵又去买了瓦数更大的灯泡。
家当进屋,摆放整齐之后,像模像样地,一下子就有了家的味道。
一家人在新房子里住了一夜,都感慨万千,兴奋地有些睡不着。
第二天就是元宵节,他们起早洗漱完之后,就带着孩子一起出门去逛街,准备买些吃的用的,中午做上一顿丰盛的饭菜,算是庆贺他们一家的乔迁之喜。
他们还听说,城里晚上有灯会。以往在村里,元宵节的时候正是冷的时候,晚上开车去县城又不安全,天气又冷,孩子容易冻得受不住,因此距离县城远的村民,元宵节去看灯会的不多。
钱宝鸽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看过花灯呢,她光是听妈妈给她描述花灯节的场景,都已经望眼欲穿了。
他们中午吃过饭后,休息了一会儿。沈楠今天高兴,晚上直接没有做饭,而是选择一家三口出去吃,也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
他们在一家小饭馆里买了两盘水饺,一碗元宵,一盘炒菜,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之后就溜溜达达地去了县城中心的花灯节。
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都是往花灯节方向去的。等到了花灯节,不止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漂亮又壮观的花灯,还有卖小吃的、卖气球的。
钱宝鸽看到其他小朋友手中牵着的氢气球羡慕不已,沈楠直接领着孩子去了卖气球的小商贩面前,让钱宝鸽自己挑一个最喜欢的,爽快地付了三块钱。
小吃摊的香味儿传出去老远,沈楠又给孩子买了几样炸串儿。看到炸串儿,她突然想起自己也是学过这个手艺的。
当时在学校里尝了师傅们做出来的炸串味道,香气四溢,真是百吃不腻。
可惜之前自己一个人摆摊,忙不过来,就只能做了这简单易上手、一个人就能应付过来的石头饼。
想到这里,她又多买了几串炸串,自己跟钱金贵也分着尝尝味道。钱金贵觉得不错,沈楠吃过更好的,自然是认为这个炸串的口味一般。
既然他们两口子要在城里扎根,沈楠想,接下来就再摆一个炸串摊位。这两个摊位的时间是可以错开的。
其中石头饼主要是被拿来当早餐,炸串则是在中午、晚上售卖的比较多。
而且炸串的利润肯定是比石头饼要大的,这样收入就能基本实现翻番了,在城里买房子还不是很容易的事了?
沈楠是个行动派,过了几天,钱宝鸽去新学校上学去了,她就开始跟钱金贵合计卖炸串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