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听姬羽说要租厢房,柯依杰一口回绝,说只卖不租,姬羽就问他卖的话多少钱,柯依杰就说单买一套厢房,一口价两万,要是买四套厢房就每套一万八,如果连正房一起买,一栋正房带一间跨屋厨房加上四套厢房,他出价15万元,姬羽听后让他去中介所了解好行情,再找他谈,扭头就走,被柯依杰拉住,一番交涉神砍,正房也是2.8万成交,之所以比后面正房便宜两千元,是比后院正屋少了一间跨屋,厢房一套1.3万元一套,正房加上四套厢房拢共价格8万元,如果一个月内能交钥匙,姬羽可以再加2千元。
柯依杰大喜,他心里有笔帐,他现在用6万元可以在附近买到三室一厅带厨卫的楼房,比现在的大杂院平房不知舒服多少倍,剩下的2万元存到银行挣大额存款利息,每年能挣1500元的利息,比四套厢房一年720元的租金足足高出2倍,以前脑子真是进了水,才当收租佬,月月收房租,赶上后院曹大妈那种老赖租户,烦也烦死。
就这样,不到一周,柯依杰就把曹大妈等三户租客全部撵走,自己也把家搬光,跟姬羽到银行办了转账,又去房产所办了五套房产的过户。
柯依杰高高兴兴的走了,77号大杂院成了姬羽的第二套有房产证的房院,当然严格说来,是新增了四套厢房一套正房的房产,这次过户,房产证只写了姬羽自己的名字,一是左玉洁的肚子,实在不适合长时间站立行走,二是这些房产跟左玉洁没什么关系,以后很可能还会转卖,多一个人的产权,转卖时就多一份麻烦,尤其是大舅哥和舅子媳妇,姬羽觉得还是少跟他们粘连的好。
这些房子,姬羽都准备给食品厂的职工住,当然是以租赁形式,还要有重点,有个轻重缓急主次有别,这里就不再细述。
婚事已毕,杂事也了,姬羽终于可以把全部心思放在食品厂经营发展上了。
联系加工的机械设备,厂家已经完成,食品厂南侧的简易大车间和腌制留滞仓库已经建好。食品厂招聘的员工已经有48个,仍旧是女多男少。
姬羽联系厂家将机械设备送至车间安装场地,从对面的五金厂借来6位技工,带着食品厂的工人,在姬羽的指挥下,用了一周时间,将机械设备安装完毕,经过调试,对将各个工位的操作工配齐,对照着机器进行技术培训。
五月一日,如意食品厂第一条麻酱蛋生产线开机试运行,经过几天的训练磨合对设备的微调,基本能达到设计产量,单班日产腌制鲜蛋500多斤,用工量12人,姬羽注意到,所有工位的工人,并没有达到满负荷劳动程度,工人们都高兴的说,用机器生产比手工生产轻松又干净。
五天后,第二条生产线开机,食品厂每天腌制鲜蛋超过千斤。
七天后,生麻酱蛋出缸,进入脱除腌料、洗涤、蒸熟生产线,一条生产线10个小时就能完成前面的腌制品的加工,只是自然降温有些费时间,于是姬羽又加了一套循环水强制冷却工序,比计划每个班次多用了一个工人,但大大加快了成品包装速度。
大批量麻酱蛋出厂,左玉洁、杨紫贤、韩大妈等人担心的销售难的情况没有发生,因为之前小批量手工制作的麻酱蛋,投放市场的量很小,大批吃过麻酱蛋的顾客想买却没货。刘静媛到了站前报刊亭后,每天进200只麻酱蛋,一个上午就早早卖光,每天能净挣2块钱,她的很多报刊亭营业员朋友每月的工资只有15元,剩下的收入就是靠卖报刊、电话和介绍旅馆提成,一个月能挣30块钱那就是好地段,有些报刊亭业务员连20块钱都挣不到,得知刘静媛卖麻酱蛋赚到钱,纷纷到甄金玲的麻酱蛋批发站要求进货。
第一条生产线第一批500斤的麻酱蛋进了批发站,头两天还好,除了那些个报刊亭铺货,姬羽还能给火车西站常车长送两箱。
看到纸箱里的麻酱蛋都是10只一个塑料真空包装袋,彩色包装袋上印有产品名称、产品商标、食品卫生许可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厂家地址,常车长非常高兴,夸赞姬羽做事雷厉风行,说有了这种包装,她熟悉的十几位普快列车长都能接受代卖麻酱蛋业务,一天销售一千斤没有难度。
不过常车长短时间肯定要失望了,仅仅过了三天,姬羽就连一箱麻酱蛋也无法提供给旅客列车了。
原本姬羽还寻思专门安排一个送货员,骑着机动三轮每天早上给各个报刊亭铺货,晚上到这些报刊亭收款。
现在可倒好,每天没等上班,那些报刊亭的业务员就拿着现金,骑着自行车或三轮车,到批发站以批发价购买麻酱蛋,一个人最少100斤,最多400斤,积极性高涨,甚至还有一些普通早点摊贩来进麻酱蛋,食品厂两条生产线一天一晚上生产出的麻酱蛋,上午两个小时就全部售出,弄得甄金玲想留些在商铺零卖,增加点儿个人收入都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