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大会在8月29日才落下帷幕。会议结束后,张启留在了魔都,找了个地方住下。忙碌了这么久,他本可以在第二天就踏上归程,但他却没有离开。
刚一推开门,热情的陶黎纳医生就大步迎了上来,声音爽朗:“兄弟!可算把你盼来了,我想死你了!”说着,紧紧握住张启的手,脸上的笑容满是久别重逢的喜悦。
寒暄几句后,张启这才注意到旁边还站着两个人。
一位是林拥军教授,他身形清瘦,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露出光洁的额头,镜片后的眼睛深邃有神,嘴角挂着温和的笑意,身上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但整洁笔挺的衬衫,整个人散发着知识分子独有的儒雅气质。
另一位是《大河健康报》的主编杨青平教授,他中等身材,身形微微发福,头发浓密且乌黑,国字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时眼角带着岁月沉淀的纹路。身着一件深蓝色的夹克,搭配一条熨烫笔直的黑色长裤,整个人看起来既亲切又沉稳,举手投足间透着资深媒体人的专业与敏锐。
张启赶忙上前,与林拥军教授握手,林拥军笑着说道:“张启啊,我看了你在南开大学的演讲,深受触动,你现在可是声名远扬呐!”张启连忙谦虚回应。
杨青平也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主动伸出手,有力地握住张启的手,笑着说道:“张启啊,久仰大名!你在南开大学那场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演讲,在我们媒体圈都传开了,见解独到、深入浅出,让大众对转基因技术有了全新的认知,厉害啊!”
张启略显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连忙摆手:“杨教授,您过奖了,我也就是把自己这些年研究和实践的心得分享出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杨青平轻轻拍了拍张启的肩膀,真诚地说:“可别谦虚,在如今这个转基因技术备受争议的大环境下,你站出来发声,还讲得这么透彻,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思考。我作为健康报主编,一直关注民生科普,深知这类专业知识科普的重要性和难度,你这可是做了件大好事!”
随后,众人的话题便转到了转基因技术上。林拥军微微皱起眉头,神情认真地说:“咱们华中农业大学的转基因水稻虽说出口到美国了,可那些反对转基因的人总拿美国人不以水稻为主粮说事,这种观念在不少人心里真是根深蒂固。”
张启赞同的点点头:“确实,舆论方面的阻碍不小。”
林拥军接着道:“要是能把转基因玉米、大豆或者小麦也出口到美国,舆论环境肯定能好很多。”
张启眼神坚定,语气充满信心:“没错,我们神农科技集团正在研究转基因小麦,成果比美国本土的还要出色,会尽快推动出口事宜。”
林拥军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道:“美国当初没推广转基因小麦,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市场角度来看,美国虽是转基因技术强国,但转基因小麦没有市场价值。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环保署在2004年就批准了转基因抗除草剂小麦商业化种植,可农民觉得种植后不划算,相关企业也就没了推广意愿。
其次,从作物特性来讲,小麦是越冬作物,冬天杂草不生,春天小麦长满田间,杂草没生存空间,而转基因小麦是抗除草剂的,在除草方面没有优势,不像春播或夏播的大豆、玉米,除草任务重,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能大显身手。
另外,从国际贸易考虑,美国是全球小麦最大出口国,每年向亚洲出口小麦超4000万吨,占全球总贸易近三分之一。但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小麦进口地区和国家对转基因小麦持谨慎态度,孟山都公司担心推广转基因小麦会失去海外市场。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美国最终没有推广转基因小麦。”
张启认真地听着林拥军的讲述,默默将这些关键信息记在心里。他微微点头,眼中透着一股坚定与执着,缓缓开口说道:“尽管美国当初因为这些复杂因素没有推广转基因小麦,但时过境迁,情况已然不同。咱们神农科技集团一直深耕于技术创新领域,要是我们研发的转基因小麦展现出更高的价值,无论是在产量提升、品质优化,还是在应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性上,都远超传统小麦和美国已有的相关研究,那凭什么不能出口?”
他目光炯炯,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了几步,语气中满是自信与决心:“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也要重视市场需求和国际贸易规则。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我们转基因小麦的特性,让它的优势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积极和海外市场沟通,展示我们产品的安全性和高价值,消除他们的顾虑。只要我们做好准备,转基因小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绝对不是空谈。”说到这儿,张启眼睛一亮,像是突然想到了关键突破点。
“你们知道吗,美国可是实打实的糖尿病大国。”张启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约有420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在≥30岁的糖尿病患者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接受治疗。如此庞大的糖尿病群体,对于能辅助控制血糖的产品,需求必然是巨大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