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九德手持福王书信,一路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地赶到徐州,径直前往总兵府求见高杰。
高杰得知福王府总管太监卢九德前来,心中着实诧异不已。他坐镇徐州,虽时刻关注着南京城中的风云变幻,但对于福王如此急切地派人前来拉拢,仍感意外。当下,他一面命人速速整理衣冠,一面暗自揣测卢九德的来意与福王的意图。
不多时,卢九德被引入正厅。卢九德见了高杰,忙不迭地行礼道:“咱家见过高总兵,总兵大人安好。”
高杰微微点头,沉声道:“卢公公此来,所为何事?”
卢九德干笑两声,说道:“总兵大人,咱家今日前来,乃是带着福王殿下的嘱托与殷切期望。天下巨变,崇祯帝大行,国本动摇,福王殿下作为先皇至亲,按祖制理当继统。福王殿下久闻高总兵大名,对您的英勇善战钦佩有加,特命咱家前来,送上书信一封。”言罢,双手将书信递给高杰。
高杰心中一动,伸手接过书信,展开细读。看着信中的内容,他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福王许以的重利与高位,自是让他心动,可这乱世之中,局势瞬息万变,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
高杰读完信,缓缓说道:“卢公公,福王殿下美意,我心领了。只是这皇位之事,关乎天下苍生与大明国运,我一介武夫,不敢轻易应承。我若贸然站队,恐陷自身与麾下将士于险境。”
卢九德赶忙说道:“高总兵,您这便是过虑了。福王殿下有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大人全力辅佐,且已在淮安等地初聚势力。而史可法等人在南京城内忙于争执,分身乏术,哪有余力顾及江北?福王殿下登基之后,必定会全力支持您在江北的发展,有朝廷为后盾,您便可大展宏图,再无后顾之忧。”
高杰冷笑一声:“卢公公,空口无凭。这乱世之中,承诺如过眼云烟,不足为信。福王殿下如今尚未登基,一切皆未可知。我在这徐州,虽拥兵自重,却也深知自身处境艰难,四周虎狼环伺。若福王殿下不能真正掌控大局,我这一支持,岂不是自寻死路?”
卢九德赔笑道:“高总兵,福王殿下的诚意,您看这书信便知。殿下愿封您为伯爵,赐予广袤封地、良田美宅,优先保障军饷物资,此等厚待,世间罕有。且日后北伐,您必为先锋大将,荣耀加身,富贵绵延。再者,马士英大人与您素有交情,他定会从中周旋,保您无虞。”
卢九德见高杰仍有疑虑,便又向前凑了凑,压低声音说道:“高总兵,您且想想,如今我大明虽遭重创,但根基尚在。福王殿下乃正统血脉,名正言顺,一旦登基,必能号召天下忠义之士云集响应。您此时追随殿下,便是从龙之功,这等功绩,可比肩古之名将。”
高杰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卢九德瞧在眼里,趁热打铁:“再者,那史可法等人拥立的桂王,远在天边,根基薄弱;东林党支持的潞王,性格懦弱,难成大事。唯有福王殿下,有胆有识,且身边已有诸多忠臣良将辅佐。您看那马士英,手握重兵,对福王殿下忠心耿耿,有他在,殿下的根基便稳如泰山。”
卢九德顿了顿,继续说道:“高总兵,您在这徐州,虽兵强马壮,但若无朝廷的支持与认可,终究只是一方诸侯,难成大业。福王殿下登基后,不仅会保您荣华富贵,还会为您铲除异己,让您在江北之地一言九鼎。届时,您想要扩充兵力,发展势力,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高杰听到卢九德的话后,心中陷入沉思。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抉择,一旦押对了宝,自是高官厚禄、荣耀加身,可若选错了,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在厅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权衡利弊。
一方面,福王的承诺确实诱人,伯爵之位、广袤封地、丰厚的军饷物资以及未来在北伐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能极大地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威望。而且若福王真能如卢九德所言那般顺利登基并掌控大局,有朝廷做后盾,自己在这乱世中的发展将不可限量。马士英的支持也让他多了几分安心,毕竟马士英在凤阳的势力不容小觑,有他从中斡旋,许多事情或许会顺遂不少。
但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如今的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角力,福王虽有正统之名,可其他藩王也并非毫无竞争力。史可法拥立桂王,东林党支持潞王,他们背后都有各自的势力与盘算。万一福王在这场皇位之争中失利,自己贸然支持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再者,福王的能力究竟如何,他也只是听闻,尚未真正见识过。若福王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即便登上皇位,也难以长久维持大明的江山社稷,到那时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高杰停下脚步,看着卢九德说道:“卢公公,您所言之事,我需细细思量。这不仅关乎我个人的荣辱生死,更关乎麾下万千将士的前程命运。福王殿下的诚意我也看到了,可这局势不明,我不能草率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