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汕听到后哭笑不得,只能费了一番口水,跟他解释了一下龙夏国方块字的演变历史。
甲、金、篆、隶、楷、草、行……
龙夏国七种文字的演变到现在,普通人在没有正儿八经的学习情况下,只要是在学校时能学进点东西,平时课外多接触点古代文学类的东西,甚至没事多跑跑公园看看文物古迹,以及家里老祖宗的墓碑和老家谱,基本能看懂后面的行、草、楷、隶这四大种。
但前面三种中,篆体又分大小篆,后者字体优美而且已经基本定型,没学过也能认出三四成;如果是书法爱好者,或者是春秋战国爱好者,没事多翻翻流传下来的古籍资料,那基本没啥问题。
到篆文这一步还都不算困难。
但前面两个……
金文和更早的甲骨文……
那就真得需要有大量时间专门的从事研究和学习的研究员,以及超级爱好者才能看懂了。
而眼前的这青铜器上的文字,就是这两种文字中的金文!
金文又称鼎文,目前它的出处主要是刻画记录在当时老祖宗已经逐渐掌握和扩大生产的金属青铜器上,所以很形象的就被命名为金文或者鼎文。
这一点和甲骨文的来历出处也基本相同,极为的形象和具有方块表意字的特点。
不过雷洪汕对这两种文字的了解也仅限于此,再让他说个子午丑卯出来,他也得要拿出平板网上寻找答案了。
但是!
但是啊……
虽然雷洪汕看不懂上面留下的金文内容是啥,但他很清楚,这玩意绝对是一件极为牛逼的青铜文物。
这一点,雷洪汕是刷视频时,从一位国内ID“猫der饭饭”的单口相声博主那学到的东西。
这位自带煎饼馃子口音的博主在博物馆解说赛道上那是一骑绝尘妃子笑,是她这位漂亮的妃子在前面笑,后面同赛道博主甚至博物馆专业解说员哭着都追不上的那种。
她愣是能把各种博物馆里枯燥无味的文物,用最幽默的方式和自带喜感的口音给观众用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出来。
从她的视频中雷洪汕逐渐了解到。
一件文物看它珍不珍贵,除了年代、材质、造型以及用途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这东西它身上带不带方块字!!
这些方块字不是随便乱写的,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在这样大件的礼器用具上留下文字的东西绝对是记录了某件重要的事件和发生时间,从而会给考古工作带来极大的推进作用。
甚至是1995年出土的一块普通的布片,也就是一个军人的护臂,就因为带着几个方块字而在2002年作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镇馆至宝。
那几个字是嘛(四声)呢?
“日出东方利……”
后面俩字自己查!因为展现出来就BOOM了!
(这一段护臂文字桥段不是饭饭的,而是ID大又元,元仔的视频内容)
雷洪汕虽然心中已经猜测到了这件青铜器绝对是一件很牛逼的东西,但到底有多牛逼……他也没法验证。
不过这不妨碍他开始组装剩下来的物件。
在多次尝试后,雷洪汕终于将这些东西勉强给拼凑起来了。
其实也没啥,造型上,就是下面歪着的柱子上盘着一条无头蛇,然后就是蛇头上也有一个小洞,能插一根青铜小棍进去,而这根小棍的另一头,则是正好插到那刀不像刀,剑不像剑的那玉石孔洞里去。
不过当这东西完整造型出来,雷洪汕看了老半天……
也看不出这东西到底是个嘛(四声)玩意。
老牛仔捣鼓一阵这青铜件后有些累,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青铜器本来就沉,这么折腾一阵比在健身房撸铁还有用。
老牛仔看到雷洪汕围着这东西不住转悠也没多废话:
“这东西你喜欢就送给你了!”
“啥?送给我了?!”
雷洪汕顿时嘴巴能塞下一个鸭蛋。
“对!当年我买旁边这些青铜剑、青铜戈、戟的时候一起买下来的,卖家也不知道是啥东西,正好他手头缺钱,就一起打包给我了,这东西我也不知道是干啥用的,又没法出手,留在这里占地方!”
老牛仔一如既往的实诚,在他眼中,这玩意的价值甚至比不上旁边的那把据说是三百年前龙夏国老铁匠一锤一砸打造出来的鬼头大刀!
得嘞,既然老牛仔都这么说了,雷洪汕不领情那就是看不起对方了。
虽然自己不识货,但把它运回龙夏国,自然有人能知道这东西到底是个嘛(四声)玩意!
不过雷洪汕把这些东西重新封装好,又在老牛仔的农场里玩了几天后,他突然冒出了一个情绪。
想家了。
这也不奇怪,龙夏国的人,骨子里就有思乡的基因和情绪。
不管走到哪,故乡的土才是根,故乡的音才是魂。
这是自己身上血液和基因篆刻烙印在DNA里的东西,只有那些忘宗数典的东西,例如公知母猪还有那些跪着的大殖子,才会做出背叛祖宗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