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兰听了这番话,半信半疑道:“是真的?”猪八戒拍着胸脯道:“这还有假?我可是在五观庄偷听那两个道童说的,不然的话,我跑回来送你?”
高翠兰这才品了品那果子的滋味,顿时觉得口舌生津,香涎四溢,心神俱爽,飘飘欲仙的感觉。知道的确是个好东西,转而问道:“你怎么不早说?”猪八戒莫名其妙,反问道:“怎么了?”高翠兰道:“你让我活那么多年有什么用?早说出来,应该与父母同吃了。”
猪八戒知道翠兰是极孝敬父母的,自己光想着翠兰,哪曾想到她父母呢。愣了一回,只得哄她道:“你不知道,吃这人参果极有讲究,只能一个人吃,还必须一口吃下去,掉了就没了。我刚才一下把它捂进你嘴里,就是怕它掉了。那猴哥摘果子的时候,就掉了两个,再也找不到了。后来问土地佬儿才知道,必须用金敲、用木接才能得到。实在不容易。”
看到高翠兰半信半疑的样子,猪八戒紧紧搂住她安慰道:“等俺取经回来,我再偷两个送给爹娘就是了。”高翠兰虽然感到遗憾,但也难为她一片真情。便对八戒道“这也是缘分,怎么能再难为你呢?好了,你送的果子俺也吃了,情俺也领了,你快回去吧,让你师父等急就不好了。”猪八戒道:“我是要走了。不过翠兰,你可要等我回来呀。无论等到什么年月,我都会来找你的,咱们是永远的夫妻!”
高翠兰盯着猪八戒,眼睛湿润了,声音颤抖地“嗯”了一声,那八戒也禁不住两行泪水流了下来,他用袖子擦了擦,哽咽着道:“如果时间久了还不见我,家中不能住,你就到福陵山云栈洞去等我。我以前跟你说过,那里是一个神仙修道升天之地,一年四季果木常青,泉水叮咚,是个净心的好去处。我一准要回来找你的。”高翠兰点了点头,猪八戒这才放心地站了起来,说了声:“你保重,我走了。”便转身开了门,驾起云头而去。
看着八戒走了,高翠兰百感交集:自己正万念俱灰之际,这冤家却送个什么“长生果”来;本来就不该吃的,却不由自主的给吞下了;本来活得就没有一点意思,要是真的如他所说,今后那么长的日子如何打发?
但转念一想:“无论如何,天下之大,众生茫茫,总算还有一个牵挂着自己的男人。再说了,人生求得百岁尚难,他却让俺能长寿万年,应该知足了。好事哪能一个人占完,不可再有奢望,听天由命吧。”高翠兰慢慢地想通了。
从此以后,高翠兰的精神渐渐好了起来。高太公老两口心中也畅快许多,高翠兰劝说爹娘再也不要提找女婿的事情,她将一心一意伺奉二老一辈子。而且说到做到,叫管家去买了一些烹调、养生、医学之类的书来,边学边做,自己亲自挑选菜蔬,亲自下厨做起饭来。有时还让管家带路到附近山上采些草药珍果,给爹娘调养身体,平时她也让二老多活动锻练。就这样,老两口心事没了,吃得香,睡得着,无病无灾,一直度过百岁先后去世。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高翠兰孝顺,好心好报,父母长寿,翠兰自己也不见老相,都喊高翠兰为“孝女”。
这孝女的名字一经传开,十里八乡家喻户晓。这高老庄也被喊成了“孝女庄”。原来闹妖怪的事情早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
高翠兰姊妹三人,分别是香兰、玉兰和翠兰。两位姐姐都嫁了好人家,日子也都过的富足。特别是二姐玉兰,生了个女儿,相貌出众。嫁给了一个叫柳亦风读书人。这柳亦风从小就刻苦学习,后来考取功名,时任当地丘城县令。由于他喜欢舞文弄墨,也是出于好心,写了一篇赞扬高翠兰的“孝女赋”,奏报朝廷。
当时唐高宗多病缠身,正是皇后武则天掌握朝政,众臣尊她为圣上,她看后大悦。这篇文章一是歌颂了一个民间女子孝敬父母的功德;二是赞扬了“善有善报”、民间所崇尚的一种思维理念。武则天正需要女人主事成功的典范,更需要女人长生不老、容颜不改的养生诀窍。特别是孝女赋中写到的“奉养之情,感动上苍,二老百年,无灾无恙”以及赞誉高翠兰“年俞七旬,容若二八”的褒奖之词,使武则天眼睛一亮,她寻思道:“天下竟有这样的奇女子,通晓养生之法,何不把她召进宫中?”当即下一道口喻:“民女翠兰之孝心,天地昭然。在高老庄敕建孝女牌坊一座,宏扬其孝道;着丘城县县令柳亦风接旨后立即送孝女高翠兰来京觐见。”
柳亦风没想到一篇“孝女赋”会闹那么大的动静。接旨后,一面派人着手筹建孝女牌坊;一面鸣锣开道,亲临高老庄迎接高翠兰进京。
早有人前来报信,高翠兰听说柳亦风要来接自己去见皇上,一时不知所措。高翠兰家中现在的管家叫高福,是老管家高才的儿子。高才去世后,由儿子高福接替,仍给高家管理家务。也六十多岁了。高翠兰便与他商量道:“我本来就想过个清静日子,没想到却招惹了麻烦,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到皇宫去干什么?赶快想个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