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他们谈论之际,只见儿子端着饭菜走了进来,将其摆放在桌上,说道:“请用斋。”三藏随即合掌,开始吟诵斋经。八戒早已迫不及待,迅速吞下了一碗饭。而长老的几句经文还未念完,那呆子又接连吃了三碗。行者见状,笑着说:“这个贪吃的家伙!简直像饿鬼投胎一样!”那老王倒是颇为识趣,看到八戒吃得如此之快,便说道:“这位长老想必是真的饿了,赶快再添些饭来。”那呆子的食量着实惊人,只见他头也不抬,一口气又吃了十几碗。三藏和行者都各自吃了不到两碗。八戒仍未停止,还在继续吃着。老王说道:“仓促之间,没有准备什么好菜,实在不敢勉强劝食,请再吃一些吧。”
三藏和行者都表示已经吃饱了。八戒却说道:“老头,你啰嗦什么,谁跟你算卦,说什么五爻六爻;有饭只管添上来就是了。”八戒这一顿,竟然把他们一家子的饭都吃得精光,却还只说才吃了半饱。吃完后,他才收拾好碗筷,在门楼下面安排了竹床板,躺下来睡觉。
次日天晓,晨曦微露,行者早早地去背马,八戒也勤快地去整担,老王又热心地教妈妈整治些点心汤水管待他们。三众感激不已,纷纷致谢告行。
老者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有些担忧,忍不住说道:“此去倘若路间有甚不虞,是必还来茅舍。”行者听到老者的话,回过头来,笑着说道:“老儿,莫说哈话。我们出家人,不走回头路。”说完,便策马挑担,与八戒、沙僧一起向西行去。
噫!这一去,果无好路朝西域,定有邪魔降大灾。三众一路前行,不上半日,果然遇到了一座高山。这座山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看上去十分险峻。
三藏骑在马上,来到临崖处,斜挑宝观看。
果然,那高耸的是山,险峻的是岭;陡峭的是崖,幽深的是壑;清脆作响的是泉,鲜艳夺目的是花。那山极高,山顶直插青霄;这涧极深,涧底仿佛能通地府。山的前面,有堆积如山的白云,高耸入云的怪石,说不尽的千丈万丈悬崖,令人胆战心惊。崖的后面,有弯弯曲曲的藏龙洞,洞中传来叮叮当当的滴水声。还能看到一些长着角的鹿,呆呆地看着人;盘旋曲折的红鳞蟒,悠然自得地玩耍着;还有那白面猿,活泼可爱。到了晚上,巴山寻找洞穴的老虎出没,清晨翻波而出的水龙现身,登上洞门时发出呼啦啦的响声。草丛中的飞禽,扑棱棱地飞起;树林里的走兽,小心翼翼地行走。突然,一阵狼虫经过,吓得人心惊胆战。正是那“当倒洞当当倒洞,洞当当倒洞当山”,青山仿佛染上了千丈玉色,碧纱笼罩着万堆烟雾。
只见那师父缓缓地催赶着银骢马,孙大圣停下祥云慢慢地走着,猪悟能也不慌不忙地挑着担子前行。他们正在观赏周围的山色时,忽然听到一阵狂风大作。唐僧在马上有些惊慌,说道:“悟空啊,起风了!”孙悟空回答说:“这风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这不过是上天的四季之气罢了,没什么好担心的!”唐僧说:“可是这风非常恶劣,和一般的风不一样。”孙悟空问:“怎么会不一样呢?”唐僧回答说:“你看看这风:巍巍荡荡,飒飒飘飘,渺渺茫茫,直出碧霄。过岭时只听到千棵树在怒吼,进入树林后只见万根竹子在摇晃。岸边的柳树连根摆动,园内的花朵带着叶子飘落。收网的渔船都紧紧地系住缆绳,落下篷布的客船也都抛下了锚。路途上的出征士兵迷失了道路,山中的樵夫难以挑起担子。仙果林中的猴子四散逃窜,奇花丛中的鹿儿也纷纷逃离。崖前的桧柏树一棵棵倒下,涧下的松竹叶片片凋零。翻动土地扬起尘土,沙子四处迸溅,翻卷江水搅动海浪,波涛汹涌澎湃。”
八戒赶忙上前一步,紧紧地拉住行者,急切说道:“师兄啊,这风实在太大啦!咱们还是找个地方躲一躲吧,这样才安全。”行者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起来,说:“师弟,你怎么这么胆小怕事呢?遇到大风就躲起来,如果真的迎面碰上了妖怪,那该怎么办呢?”八戒一脸认真地回答道:“哥哥啊,你难道没听说过‘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这句话吗?我们先躲起来,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呀。”行者摇摇头,笑着说:“别说话了,等我抓住这阵风闻一闻再说。”
八戒一听,忍不住笑出声来,打趣道:“师兄,你又在说空话了,风怎么可能抓得住,还能闻得到呢!就算真抓来了,也早就散掉了。”行者一本正经地说:“兄弟,你可不知道,老孙我有一个‘抓风’的本领。”说完,大圣就让开风头,将风尾一把抓过来,放在鼻子前闻了闻,顿时觉得腥味扑鼻。他皱起眉头,说:“果然不是普通的风!这风中的味道既不像老虎的气息,也肯定不是正常的风。这里面一定有古怪。”
话还没说完,只见那山坡下,老虎剪尾跑蹄,跳出一只斑斓猛虎。吓得唐僧坐不稳雕鞍,从马上摔了下来,倒在路边,真是魂飞魄散。八戒丢掉行李,掣出钉钯,不让孙悟空上前,大喝一声道:“孽畜!哪里逃!”赶着过去,劈头就打。那只虎直挺挺地站起来,用前左爪抓住自己的胸膛,用力一抓,嗤啦一声,把虎皮剥了下来,然后站在路旁。你看它这副凶恶的样子!啊呀,那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