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大喝一声:“休要搬弄口舌,且来试某长矛之利!”
言罢,拍马挺矛冲向晏明。
晏明见赵林急速攻来,以为挑衅成功,舞动三尖两刃刀采取守势,催马向前。
二将交锋,甫一接战,赵林便察觉到异常。
三尖两刃刀强于进攻,晏明却采取守势。
刀来枪往之间,余光瞥见不远处正在观战的文聘,只见他嘴角含笑,微微点头。
心中猜到晏明必是得了文聘之令,回想之前其提出的车轮战,略一思考,便知这是意图消耗自己体力。
如果是一般的十六七少年,难免掉进这个陷阱,但赵林是后世之人,且不说融合灵魂之后,两世为人的城府非少年人可比。
后世也有伟大领袖的名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文聘想要让晏明在第二场决斗中磨自己的体力,以便第三场自己力竭之时,轻松取胜。
赵林在一瞬间就想到了上中下三个应对办法。
下策,拼着受伤的可能,卖个破绽,尽速拿下晏明。
优点是能保存体力,缺点是有受伤的风险,且会让文聘警惕自己的战斗力。
中策,利用云叔传授的缠斗之法,与采取守势的晏明对招,待晏明习惯战斗节奏,放松警惕之后,再突施绝招。
优点是回合数长,会让文聘低估自己的战力,缺点是会消耗不少体力。若是第三场由文聘亲自出马,有脱力的风险。
上策,将计就计!
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予之”,高端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文聘与晏明既然要消耗自己体力,那自己就配合他们。
在数合之内,力留三分,待八九回合,便骤然暴起,攻其不备。
事后佯作力竭,使文聘错判,轻敌于我。
如此一来,体力消耗不多,又无受伤风险,只不过对武力要求较高。
赵林怕自己武力不足吗?
那得看云叔七八成的真传给不给力了。
拿定主意,赵林刺出的长矛顿时慢了不少,力留三分,只用七成力气对敌。
晏明舞刀拨开长矛,只道少年奔逃许久,又决斗一场,气力不济,当下心中大定,一柄三尖两刃刀左拦右挡,防守的水泼不进。
二人交锋,两匹战马并不交错而过,反而衔尾兜转,贴身缠斗。
此种战法,消耗的体力远甚于双马对冲。
赵林心中已有定计,并不着急,只当陪着晏明喂招,二人走马灯似的缠斗在一起,好似在故意给文聘演戏一般。
刀来枪往,战至七八回合。
赵林觑着晏明虚招刺向左肋之际,身体侧倾,猛地抬起胳膊夹住刀刃,单手持枪全力刺去。
晏明刺向赵林左肋,本就是虚招,十成力气只用了五六分,被赵林突然制住兵器,急切之间加力抽刀,不想赵林力气不小,一抽一下竟没能将兵器撤回。
大惊之下,长矛已近在咫尺,只得松开一臂,仗着铁甲披膊,意欲拨开矛刃。
然而赵林虽是单手持矛,却是用了全力,晏明匆忙的摆臂,堪堪碰到矛杆之时,矛尖已刺向面门。
观战的曹军只看到赵林一矛刺来,晏明大叫一声,兜鍪掉落。
另一侧观战的糜夫人却看的清楚,她捂着嘴,将尖叫咽下,只见十数步外,晏明脸颊破开一条长长的口子,血肉外翻,臼齿可见。
赵林得势不饶人,左臂松开腋下夹住的三尖两刃刀,右手撤回长矛,复一枪刺在晏明胸甲,将其捅下马去。
“呼......晏明将军,林连番交战,气力不济,误伤了将军,莫怪。”
晏明倒在地上,只觉呼吸之间,冷气自伤口涌入口中,血腥味弥漫,心中大恨。
文聘亦是吃了一惊,这赵林看似已然脱力,却连战两场,合计不过十几回合,便已连胜两场,更是将二人尽皆打伤,着实武艺不凡,不愧为赵云之子。
文聘自忖若要亲自拿下二人,恐怕要在三十合上下,眼看赵林一副力竭模样,此时不趁机擒拿,更待何时?
念及于此,甚至没去管晏明受伤倒地,纵马舞刀直取赵林,口中大喝:
“赵柏轩,休要伤了晏将军!”
赵林早知文聘无耻,见他不讲武德的偷袭,也并无惊讶,只是双手持枪探出,拨打劈来的长刀。
文聘纵马而来,赵林却立马应对,刀枪交锋,刀借马势,力不可挡。
赵林暗道不好!急忙侧身,双臂抡转,将长杆贴在肩上,侧向俯身,使出一招变形的苏秦背剑。
只听“铛”的一声,大刀砍在长杆上,竟入木三分,险些将矛杆砍断。
赵林只觉右肩似被大锤击打,一片麻木,若不是矛杆卸力,轻则锁骨断裂,重则被一刀砍死。
文聘大刀砍下,却不收回,而是双臂叫力,刀刃压在赵林肩上,欲将赵林压下马去。
赵林勉力僵持一瞬,运转长矛,使锋刃滑向文聘面门,迫使他回刀格挡,自己则趁机起身,拔马横跳,脱离长刀攻击范围,用空间换时间,以缓解右肩麻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