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在缅甸流的血,
跟他们的威士忌一样红。”
徐天亮往战壕里丢了块英军巧克力,
金陵话带着夜的凉意:
“他们啊,是把殖民地的臭毛病带进战场了。
等咱把鬼子赶跑,
看他们还敢不敢甩马鞭。”
远处传来孙师长的脚步声,
两人赶紧起身。
孙师长看着战壕里东倒西歪的弟兄们,
有的抱着枪打盹,
有的用芭蕉叶盖着脚 ——
那些英国胶鞋早被水泡得开了胶。
他摸了摸赵大虎的钢盔,
小伙子的东北话在梦里嘟囔:
“师长,让俺再啃口火腿...”
孙师长笑了,
合肥话轻得像怕吵醒月光:
“明天打完这仗,
给你们炖英国火腿,管够。”
斯利姆的最后通牒在凌晨两点送达,
这次他学乖了,亲自带着翻译来的:
“孙将军,我的炮兵已经校准,
战车随时可以出发。”
他看着孙师长补了又补的军装,
忽然想起在德里见过的印度圣雄,
同样的简朴,却带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孙师长接过电文,
扫了眼上面的 “4 月 17 日拂晓攻击” 字样,
抬头道:
“告诉您的战车兵,
跟着我们的信号弹走。
还有 ——”
他拍了拍斯利姆的肩膀,
“天亮后,您会看见中国军人怎么用草鞋踏碎鬼子的钢盔。”
指挥部外,
徐天亮正在给弟兄们分发英军的反坦克地雷,
金陵话混着笑骂:
“都把耳朵支棱起来,明天听见战车响就卧倒 ——
别让英国佬的铁乌龟碾了咱的草鞋。”
赵大虎摸着地雷上的英文标识,
东北话嘀咕:
“这铁疙瘩比咱老家的磨盘还沉,
炸鬼子的装甲车够劲不?”
李满仓的山东话像打雷:
“管够!炸不死鬼子,
也能把他们的天皇吓出屎来!”
夜色渐淡,仁安羌的雨林里传来各种虫鸣,
却盖不住战车发动的轰鸣。
古之月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
想起在昆明誓师时看见的那面 “还我河山” 锦旗,
此刻应该就缝在孙师长的背包里。
他摸了摸胸前的红布条 ——
那是昆明百姓送的,早就洗得发白,
却一直拴在枪栓上。
远处,斯利姆的身影在战车间晃动,
马鞭终于不再乱挥,
而是老老实实别在腰后。
“副连长,”
徐天亮递来壶英军的红茶,
已经凉透了,却带着股暖意,
“等打完这仗,咱去仰光的英国俱乐部瞧瞧,
看看他们的沙发是不是真比咱的草鞋软。”
古之月喝了口,皱着眉吐掉茶叶:
“软不软不知道,
但咱的枪子儿肯定比他们的礼节硬。”
他站起身,看着弟兄们陆续登上战车,
钢盔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像一片即将出鞘的刀。
仁安羌的清晨,就在这样的等待与准备中悄然来临。
新 38 师 113 团的弟兄们,
带着中国军人的智慧与坚韧,
即将与英军的装备并肩作战。
他们知道,这场战斗不仅是为了救援,
更是为了让世界看见,
在缅甸的雨林里,有一群穿着草鞋的勇士,
正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家国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而斯利姆将军,也将在这场战斗后,
彻底改变对中国军队的看法 ——
因为他终将明白,在战争面前,
真正的力量从不在于傲慢的指挥刀,
而在于士兵们眼中的坚定与心中的信念。
当第一颗信号弹升上天空时,
孙师长看着远处的拼墙河,
河水在晨光中泛着粼粼波光,
像撒了把碎金子。
他知道,弟兄们即将渡过这条河,
去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但他也知道,有这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弟兄在,
而身后就是祖国,退无可退,
他们只能将任何困难都踏在脚下。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家信,
妻子的字迹仿佛在耳边响起:
“等你回来,咱们去巢湖边看荷花。”
喜欢百年家族:百战求生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百年家族:百战求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