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亲之事的结果是张家的亲事被否决,而“金玉良缘”被重新提及,在贾府众人心中埋下了种子。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贾府对宝玉婚事的重视和家族联姻策略,也反映出宝玉在这种包办式婚姻下的无奈和挣扎。他更倾向于与林黛玉的感情,对于这种家族安排的亲事,内心必然充满抵触。同时,这一情节也为后续宝玉的情感命运和家族的婚姻安排等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使得故事更加曲折复杂。
3.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事件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巧姐生病了,出现了惊风的症状。凤姐作为母亲,心急如焚,赶忙回去探望女儿,并让人配好药,希望巧姐能尽快康复。
事件的经过是,贾环在听说巧姐的药里有牛黄后,出于好奇或者故意捣乱的心态,非要去厨房看看牛黄长什么样。当他掀开锅时,不小心将药都打翻了。这一行为看似是意外,但结合贾环一贯的性格,也有故意为之的嫌疑。
事件发生后,各方反应强烈。凤姐听后非常生气,她本就疼爱巧姐,看到女儿的药被打翻,心疼不已。而且,她想起之前赵姨娘(贾环的母亲)曾害过自己,这次又让贾环闯祸,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更加痛恨赵姨娘和贾环。她可能会认为这是赵姨娘母子故意使坏,想要害巧姐。
赵姨娘听说儿子闯祸后,恨铁不成钢地骂儿子。她深知儿子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儿子带来更多的麻烦,也担心会进一步得罪凤姐。她到处寻找贾环,而贾环吓得躲起来,不敢露面。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害怕受到惩罚。
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贾环与凤姐等人的恩怨。在贾府中,贾环本就不受重视,他的行为更加让众人对他不满。他的顽劣和自私在这次事件中暴露无遗,也反映出他在贾府中因长期不受待见而导致的心理扭曲。他可能觉得自己在贾府中没有地位,通过这种捣乱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从影响来看,这次事件为后续贾环可能引发的更多矛盾和冲突埋下了伏笔。他与凤姐等人的矛盾加深,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纷争。同时,也让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家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巧姐生病本就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贾环的行为无疑是火上浇油,使得贾府的气氛更加紧张。而且,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才会让贾环有机会去厨房捣乱,打翻药罐。
三、人物分析
1.贾宝玉形象剖析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宝玉在试文字和提亲事件中的表现,生动地展现了他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试文字情节里,宝玉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他对科举的态度。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为考察其学业,把他叫来测试。宝玉面对父亲时,心里紧张,这不仅是因为贾政的威严,更源于他对科举学问的抵触。他虽不情愿学习科举应试的内容,但在父亲面前还是认真应对,努力表现。当贾政出了《惟士为能》让他破题时,他有想法却不敢说,直到听说姨太太来了才大胆表达。这一细节刻画,既展现出他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小心翼翼,又凸显了他内心对科举的真实态度。他并非没有学识,只是对这种为了仕途而进行的学习方式充满反感,他的聪慧和才情在不情愿中仍有所展现,显示出他性格中叛逆却又无奈的一面。
在提亲事件中,宝玉的表现反映出他对婚姻的想法。当贾政提到给宝玉相亲时,虽未直接描写宝玉的反应,但从他一贯的情感倾向可以推测,他内心是抵触这种包办式婚姻的。他与林黛玉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渴望自由的爱情。而这次提亲,无论是张家千金还是之后凤姐提及的“金玉良缘”,都不是他所期望的。他在贾府的环境中,虽享受着富贵生活,但对这种家族安排的婚姻充满无奈。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不由自己掌控,只能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默默挣扎。
从整体来看,宝玉的性格特点是复杂多面的。他善良纯真,对身边的人充满关爱,尤其是对姐妹们。他厌恶功名利禄,不喜欢与官场之人交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情感上的真挚。然而,他又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无法摆脱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束缚。在试文字和提亲事件中,他的无奈和挣扎正是他性格与现实冲突的体现。他试图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又不得不面对封建家族的种种规矩和要求。这种矛盾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他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2.贾政人物特征解读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政作为封建家长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出来,他在宝玉学业和婚事上的态度与行为,深刻体现了其对家族传承和子女教育的责任感。
在宝玉学业方面,贾政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便立刻行动起来,将宝玉叫来测试学问。他认真询问宝玉的学习情况,仔细查看宝玉做的文章,并给予详细的指点。当他出了《惟士为能》让宝玉破题时,专注地倾听宝玉的回答,虽觉得词句中带着些富贵气,但也认可宝玉有一定的见解。这一系列行为表明,贾政深知科举对于家族和宝玉个人前途的重要性。在封建时代,科举是子弟进入仕途、光宗耀祖的主要途径,贾政希望宝玉能通过科举走上正途,为家族增添荣耀,延续家族的辉煌。他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正是其对家族传承责任感的体现,他不希望家族的地位和声誉在宝玉这一代衰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