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回目名称对仗工整,暗示了本回的核心情节。主要涉及的人物有妙玉、赵姨娘、惜春、包勇、贾琏、贾政等。大致情节为贾府遭遇盗贼,包勇打死了盗贼何三,妙玉被贼人盯上并遭劫;与此同时,赵姨娘在铁槛寺发病中邪,最终死亡。
此回目在全书中处于情节发展的关键阶段,是贾府衰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承接前文贾府被抄家等一系列变故,进一步展现了家族的动荡与危机。妙玉的被劫凸显了她高洁却难敌命运的悲剧,赵姨娘的死亡则是其一生作恶的必然结局。这两个情节相互交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复杂,为后文惜春出家、贾府的进一步衰败等情节做了铺垫。
一、情节梳理与分析
1.贾府被盗事件
贾府被盗这一事件是《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的重要情节,它的发生有着复杂的起因。从外部环境来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这为盗窃事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而贾府内部,管理混乱、门禁松弛则是被盗的直接诱因。在贾母的殡才出去后,府里人员繁杂且疏于防范,三姑六婆随意进出,腰门一会儿开一会儿关,给了贼人可乘之机。甄府荐来的包勇虽察觉到尼姑进入的异常,但未能有效阻止,这也反映出贾府管理上的漏洞。
盗贼的作案手法十分狡猾。他们由何三邀约,事先可能对贾府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打探。在盗窃过程中,他们先偷抢了老太太上房的金银财宝并接运出去,当发现有人追赶时,判断追赶者“不中用”,便又妄图往西边屋内继续行窃。他们在窗外看到屋内灯光下的惜春和妙玉这两个美人,顿起不良之心,若不是包勇及时赶来驱赶,后果不堪设想。
关于内应情况,虽文中未明确指出具体是谁,但从一些细节可以推测,贾府内部可能存在与盗贼勾结之人。比如腰门的老婆子死央及放尼姑进去,且腰门开关随意,很可能是受了盗贼的指使,为他们提供便利。
这一事件的结果是,包勇在驱赶盗贼时打死了何三,并报了文武衙门。然而,贾府遭受了巨大的财物损失,老太太上房的东西几乎被偷光。在开失单时也面临难题,因为不清楚具体丢失了哪些物品,若将好的东西开上恐担罪名,若只说金银、衣饰若干又没有实在数目。
这一事件对贾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财物损失,贾府本就因之前的抄家等事元气大伤,此次被盗更是雪上加霜,经济上遭受重创,进一步加剧了贾府的经济困境。其次是声誉受损,贾府作为名门望族,发生如此严重的盗窃事件,必然会引起外界的议论和猜测,其在社会上的威望和声誉大打折扣。再者,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贾府内部的混乱和恐慌。惜春因觉得此事让自己没脸见人而痛哭不已,认为是尤氏撺掇太太派她看家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凤姐虽病着,但也为这件事发愁,担心老爷知道后不好交代。众人都陷入了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中,贾府的内部矛盾和问题也因此更加凸显出来。总之,贾府被盗事件是贾府衰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加速了贾府走向灭亡的进程。
2.妙玉被劫情节
妙玉被劫是《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令人痛心的情节。贼人盯上妙玉,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从贼人自身角度来看,他们在盗窃过程中,于窗外看到屋内灯光下的妙玉,她的美貌让贼人顿起歹念。其中一个贼人提到妙玉长得实在好看,舍不得她,这直接体现了妙玉的容貌成为了她被盯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贼人还联想到妙玉是贾府园里栊翠庵的姑子,且前年外头传言她和宝二爷有缘故,后来还害过相思病,这些传闻使得妙玉在贼人眼中更具吸引力,进一步促使贼人将目标锁定在她身上。
从贾府的环境因素来说,当时贾府正处于混乱时期,贾母刚去世,府里人员疏于防范,门禁松弛,三姑六婆随意进出,这为贼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妙玉因来看望惜春并留下下棋守夜,身处这样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增加了她被劫的风险。而且贾府对僧尼道婆往来管理不善,使得贼人更容易混入府中,接近妙玉。
妙玉被劫时的情景虽未详细描述,但可以从文中的一些线索进行推测。贼人在看到妙玉后,本就起了不良之心,只是因包勇赶来驱赶,才暂时放弃了对屋内两人的侵犯,但他们并未放弃妙玉。后来贼人商量趁早归入海洋大盗一处,其中一人还惦记着妙玉,可见他们对妙玉的觊觎之心并未消除。很可能在后续的行动中,贼人趁妙玉不备,将她掳走。
妙玉被劫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美貌和贾府环境因素外,还与她自身的性格和命运有关。妙玉出身于富贵之家,却遁入空门,但她并未真正做到六根清净。她才貌双全且品味高雅,对宝玉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使得她与尘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高洁在尘世的污浊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她试图在佛门净地保持自己的清白与安宁,但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