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决定还玉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起初,他本想劝说和尚不要钱,希望能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和尚的坚持让他意识到,这或许是命运给他的一个契机。他想到自己病好后,觉得这块通灵宝玉似乎成了他与尘世的一种羁绊。这块玉见证了他在贾府的种种经历,有欢笑,更有泪水。它曾让全家因它的得失而或喜或忧,也让他自己陷入了无数的情感纠葛之中。如今,他想要放下这一切,想要摆脱尘世的束缚,于是他决定把玉还给和尚。
当袭人听说他要还玉后急忙拉住他,紫鹃也抱住他不让他去时,宝玉忙说自己是骗大家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能少要一些钱。这一行为看似是在欺骗家人,实则反映出他内心的挣扎。他一方面渴望超脱尘世,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另一方面,他又不忍心看到家人为他的行为而伤心难过。他深知家人对他的期望和关爱,所以他试图用这种善意的谎言来安抚家人的情绪。
但在与和尚交谈的过程中,宝玉的内心逐渐坚定了还玉的想法。他与和尚说了一些让家人不懂的话,这些话或许是他们之间关于尘世与超脱的深刻交流。在交流中,宝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尘世的虚幻和无常,他意识到只有放下这块玉,放下尘世的一切,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最终,和尚分文没要就走了,这也让宝玉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还玉情节对宝玉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展现了宝玉对尘世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解脱的执着追求。他不再是那个只知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嬉戏玩乐的公子哥,而是一个经历了人生苦难后,对人生有了深刻思考的智者。他敢于打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勇气和决心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同时,还玉情节也体现了宝玉内心的善良和对家人的关爱。他在追求解脱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家人的感受,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总之,宝玉还玉情节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深意的情节,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宝玉形象。
2.佳人护玉情节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中,袭人、紫鹃阻拦宝玉还玉的场景紧张而动人,充分展现了她们对宝玉的深情厚谊。当宝玉听闻和尚到来,决定将玉还给对方时,袭人听闻后急忙拉住宝玉。她坐在地上,双手紧紧地抓住宝玉的衣角,任凭宝玉狠命推搡,也死活不肯松手,口中还哭喊着:“你这一去,可叫我们怎么办啊!”那声音中充满了惊恐与绝望,仿佛一旦松开手,就会永远失去宝玉。
紫鹃见状,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阻拦的行列。她从旁边冲过来,一把抱住宝玉的胳膊,身体紧紧地贴在宝玉身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苦苦哀求道:“宝二爷,你不能走啊,你要是走了,林姑娘在天上也不会安心的。”她的话语中既有对宝玉的担忧,也有对黛玉的怀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袭人护玉的原因主要源于她对宝玉的深厚情感和长期以来形成的责任意识。她自幼就跟随宝玉,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在她心中,宝玉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把自己的未来都寄托在了宝玉身上。她深知这块玉对宝玉的重要性,一旦宝玉还玉出家,她的生活将会失去所有的意义。而且,她作为宝玉身边最亲近的人,觉得自己有责任阻止宝玉做出如此冲动的决定,要守护好宝玉,让他留在尘世,继续过着安稳的生活。
紫鹃护玉则更多地是出于对黛玉的忠诚和对宝玉的一种特殊情感。她与黛玉情同姐妹,深知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在黛玉离世后,她把对黛玉的那份情感延续到了宝玉身上。她认为宝玉是黛玉在尘世的牵挂,保护宝玉就是对黛玉最好的纪念。而且,她担心宝玉还玉出家后会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所以她要尽自己的所能,阻止宝玉走上这条不归路。
这一情节对展现人物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深刻地展现了袭人、紫鹃与宝玉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袭人、紫鹃的护玉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她们对宝玉的爱不仅仅是主仆之情,更是一种超越了身份和地位的真挚情感。同时,这一情节也反映了袭人、紫鹃之间的默契和团结。在面对宝玉还玉这一重大事件时,她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同阻拦宝玉,体现了她们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
此外,佳人护玉情节还从侧面展现了宝玉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他是众人关注和呵护的对象,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身边人的心。这也暗示了宝玉的命运与贾府的兴衰息息相关,他的选择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人生,也会对整个贾府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之,佳人护玉情节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情节,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情感画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