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的喧嚣渐渐散去,叶凌独自坐在乐队工作室的角落,手中把玩着那张让他们初尝传承硕果的专辑,心中却并未沉浸在当下的喜悦中太久。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辉煌,仿若一片星光海洋,可叶凌的目光却穿透这繁华,望向了更远的地方——国际音乐舞台。在他看来,他们已然在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实一步,但音乐无国界,世界音乐的浩瀚版图中,还有无数未知等待他们去征服,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能让他们的音乐绽放出别样光芒,将古老与现代交织的东方韵律传递给全球听众。然而,他也深知,这条通往国际舞台的逐梦征途,必定荆棘丛生,充满艰辛与挑战,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我们在国内积累了人气,在小众音乐融合、跨界以及文化传承方面也算有所建树,可这还只是小圈子里的成就。外面的世界很大,欧美、日韩等音乐强国林立,他们有着成熟的音乐产业、多元的风格流派和海量的忠实听众。要想在国际上立足,我们得拿出前所未有的勇气与智慧,从音乐风格的国际化打磨,到打破文化隔阂的传播策略,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可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叶凌眉头紧锁,眼神中既有对远方的憧憬,又透着对未知困难的忧虑。
几天后,叶凌召集乐队成员再次齐聚会议室。众人走进会议室时,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别样的凝重。阿强捅了捅身旁的小辉,小声嘀咕:“看这架势,叶凌又要放大招了,我这心里咋有点忐忑呢。”小辉微微点头,目光投向坐在会议桌首位的叶凌。
叶凌站起身,双手撑在桌上,环顾众人,缓缓开口:“兄弟们,前段时间咱们在音乐文化传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但我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说,咱们不能满足于此,是时候把目光投向国际舞台了。”说着,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闪现出世界各地着名音乐节、音乐颁奖典礼以及国际知名乐队演出的精彩画面,“看看这些,这就是国际音乐的魅力与影响力。我们有独特的东方音乐底蕴,若能将其与国际流行元素巧妙融合,推向世界,说不定能掀起一阵东方音乐热潮。不过,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激烈的国际竞争,都是摆在眼前的大山,大家不妨畅所欲言,谈谈想法。”
阿强第一个发表意见,他挠挠头,满脸担忧:“叶凌,我知道你志向远大,可这太难了吧!咱就说这语言,出去交流都成问题,更别说写英文歌词、跟国外媒体打交道了。还有文化差异,咱们觉得好听的,老外不一定买账啊,万一水土不服,咱这一趟可就白跑了,还不如在国内安稳发展呢。”
小辉也附和道:“是啊,国际上那些大牌乐队,一个个都实力超强,制作精良,粉丝基础雄厚。咱们初出茅庐,就算拿着作品出去,怎么才能脱颖而出啊?而且国外的音乐市场规则咱也不懂,万一不小心踩了雷,惹上麻烦,得不偿失啊。”
叶凌静静地听完大家的顾虑,目光坚定地扫视一圈,语气沉稳有力:“我理解,大家的顾虑都很现实。但咱们想想,从最初组乐队时的籍籍无名,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走到今天,哪一次不是在挑战不可能?国际舞台虽然艰难,但那里有我们从未领略过的风景,是音乐梦想的新高峰。语言不通,咱们学;文化差异,咱们深入研究,找共鸣;竞争激烈,咱们就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用实力说话。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我坚信,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
成员们面面相觑,会议室里一时陷入沉默。片刻后,阿强咬咬牙,站起身来:“行,叶凌,就信你这一回,咱们跟着你闯闯这国际江湖!”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追随。
有了决心,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首要任务便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国际化打磨。叶凌邀请了几位精通欧美流行音乐风格的制作人加入团队,与乐队成员一起闭关创作。然而,一开始,东西方音乐理念的碰撞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在一次创作讨论会上,一位国外制作人直言不讳地说:“你们的东方音乐元素很有特色,但节奏太过拖沓,不符合国际听众追求快节奏、强律动的口味,得大刀阔斧地改。”
乐队成员们一听,心里有些不服气。小辉反驳道:“这可是我们音乐的韵味所在,要是改得面目全非,那还是我们的作品吗?我们不能为了迎合而丢失了自己的根。”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剑拔弩张。叶凌赶忙出面调解:“大家都冷静一下,咱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打造出既能展现东方魅力,又能被国际接受的作品。不如这样,我们取两者之长,在保留东方旋律精髓的基础上,适当加快节奏,加入一些国际流行的节奏型,让音乐既有熟悉的味道,又有新鲜感,如何?”
在叶凌的耐心劝导下,双方渐渐平复情绪,重新投入创作。经过反复尝试、修改,几首兼具东西方特色的作品初步成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