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第一次约会时,在公园里漫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未婚夫小心翼翼地牵起她的手,那一刻,她的心像一只欢快的小鸟,怦怦直跳。她还记得当时自己的脸涨得通红,紧张得手心都冒出了汗水,但内心却充满了甜蜜和喜悦。他们沿着湖边走着,看着湖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偶尔有几只鸭子在水面上嬉戏,泛起一圈圈涟漪。未婚夫笑着给她讲笑话,逗得她哈哈大笑,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还有那次她生病卧床,未婚夫焦急地跑遍大街小巷,为她买来退烧药和可口的饭菜,细心地照顾她,眼神中满是心疼与关切。他坐在床边,一勺一勺地喂她吃药,还温柔地哄她入睡,告诉她不要害怕,有他在身边。他用湿毛巾轻轻地擦拭着她的额头,为她降温,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被满满的爱意包围着,无比温暖。这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如同电影般在她脑海中不断放映,每一幕都让她痛彻心扉,泪水不由自主地浸湿了枕头。
她试图通过拼命工作来麻痹自己,让忙碌的工作填满每一分每一秒,不给自己留下任何胡思乱想的时间。每天,她早早地来到公司,一头扎进工作中,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在办公室里,她对着电脑屏幕,不停地撰写文案、修改方案,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她反复检查每一个句子,斟酌每一个词汇,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同事们都惊讶于她突然变得如此拼命,却不知她是想用工作的忙碌来掩盖内心的伤痛。
有时,为了完成一个紧急项目,林珊会在办公室通宵达旦。寂静的夜晚,只有电脑屏幕发出的微光映照在她疲惫的脸上。饿了,就随便吃一口早已凉透的外卖;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继续投入工作。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她的身体越来越吃不消,时常感到头晕目眩,但她依然咬牙坚持着,因为一旦停下来,那些痛苦的回忆就会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每当工作间隙,或是夜深人静之时,思念便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袭来,将她彻底淹没。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总是不自觉地想起未婚夫的音容笑貌,想起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她会回忆起两人一起在海边看日落的场景,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橙红色,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他们手牵着手,许下永恒的誓言。这些美好的画面与如今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更加痛苦不堪。
这种痛苦的折磨让她心力交瘁,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堪,仿佛失去了对生活的所有热情。她的体重逐渐下降,原本合身的衣服变得松松垮垮,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变得黯淡无光。她不再注重自己的外表,头发常常随意地扎在脑后,衣服也只是随便搭配。曾经那个充满活力、精致优雅的林珊仿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神空洞、神情落寞的女子。
然而,让林珊意想不到的是,未婚夫仅仅一周就迅速走出了这段感情,仿佛重获自由般轻松自在。她偶然间在朋友圈看到未婚夫分享与朋友聚会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笑容满面,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久违的轻松与愉悦。他和朋友们在热闹的酒吧里尽情狂欢,手中拿着酒杯,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丝毫没有分手后的悲伤与失落。照片中的背景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和热闹的人群,他身处其中,显得那么开心和自在。
看着照片中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林珊心中的痛苦愈发浓烈,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几乎要将她吞噬。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还在痛苦的深渊中苦苦挣扎,日夜饱受思念的煎熬,而他却能如此轻易地放下过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她感到无比的困惑和绝望,心中的怨恨也在不知不觉中滋生蔓延。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付出是否值得,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差劲,以至于对方可以如此绝情地离开。她反复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试图找出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在这段痛苦的时光里,林珊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这段感情。她逐渐意识到,感情终究只能是两个人的事,一旦牵扯进长辈,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搅乱了原本的宁静,变得浑浊不堪。两代人的思想,从根源上就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宛如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星球,有着天壤之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即便在同龄人中,也几乎找不到想法完全一致的两个人,更何况跨越了年龄的界限,这种差异只会更加明显。
而分手这件事,虽然表面上看是诸多客观因素交织的结果,但深入思考后,林珊明白,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们自身。这就好比一个人对某种食物有着天生的抗拒,无论旁人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强迫,都无法让其真正心甘情愿地接受。感情中的双方亦是如此,没有人能够强迫对方去改变、去迎合,除非对方发自内心地愿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喜好和价值观,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如果在一段感情中,双方不能相互理解、包容,不能找到一种平衡和契合,那么矛盾和冲突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