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个班,沈淮根本不担心。
到目前为止,学堂一共有十七名学生。
甲班三人,乙班五人,丙班四人,启蒙班五人。
学堂实行分班教学,说明每个班的进度不一样,只要他将启蒙班的内容学完,并通过考核,很快就能升班。
沈继业的想法跟沈淮差不多,“都是小魏夫子开蒙,去启蒙班还是新班,区别不大。”
沈四爷笑笑,“若是都在启蒙班,正好跟我们家沈杨作伴。”
几人回到万秀村的时候,已是大中午。
“四爷爷,你饿不饿,跟我们一起吃了午饭在回去呗。”马车刚停下,沈淮就向沈四爷发出邀请。
“不用了,我等会还有事呢。”沈四爷下了牛车,走了几步又说道,“晚饭你们多煮点,我带沈杨过来。”
“那你们爷俩可要来早些。”
沈七刀回了一句,伸手推开院门,沈继业则把牛赶去牛棚。
“怎么样,魏夫子答应收我们三郎了吗?”林氏从屋里跑出来,身后的黄氏一脸紧张。
沈月和沈杏一直盯着沈淮看,也想知道答案。
“三郎在小魏夫子跟前表现的不错,下个月过了十五,便能过去拜师。”沈七刀一脸高兴,“你们是不知道,三郎的表现,连他四爷爷都眼热呢。”
林氏听言,眼角笑出了一朵皱纹。
黄氏高兴的嘴角咧起,“三郎打小便聪明,很多事一学就会,后面的桐苗、缸里沤的肥,可都是三郎捣鼓出来的。”
缸子沤肥,种出来的青菜水灵灵的。
大家路过看见,都说菜养的好呢。
“可不是嘛。”林氏宝贝的搂住沈淮,“跑了一天,饿了没?”
沈淮点点头,“饿啦。”
“那就摆饭吧,我们也没吃,正好一起。”
饭桌上,摆着三道菜。
韭菜炒鸡蛋,凉拌水芹,姜丝炒酸笋。
沈淮早就饿了,坐下就开动。
从牛棚回来的沈继业,还没坐下就开始炫沈淮在小魏夫子面前的表现,听得大家连连夸赞。
沈淮被夸得不好意思,连忙转移话题,“爹,管家交代的那些东西,你跟娘要提前准备,下个月收稻谷,你们肯定没时间。”
黄氏一脸问号,“要准备什么?”
沈继业将学堂管家交代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黄氏和林氏才知道,原来是要准备文房四宝。
对于初学者,镇纸和砚台,可以去河边挑选合眼的石头来打磨。
至于砚台,要求不高,只要石块质地细腻吸水性弱就能用,像这样的石头,在河里就能找到。
描红的纸和练字的毛笔,去书肆买就行。
等握笔稳了,墨条、纸张、砚台都要升级,所以前期的东西,够用就行。
“还有笔筒和书袋。”沈淮提醒,顺便提出自己的需求,“爷爷,你要帮我做一个笔筒,竹节要选长一点的,方便装水洗笔。
还有书箱,多做两层,方便放东西。”
话刚说完,沈淮就被沈继业拍了一下,“好小子,还没进学堂呢,就让大家围着你转了。”
沈淮嘻嘻两声,“老爹放心,等我进了学堂,一定好好努力,然后考个举人回来孝顺你们。”
“尽说好听的,赶紧吃你的饭吧。”沈继业嘴上嫌弃,脸上的笑容却无比灿烂。
尽管举人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但不妨碍他被儿子的话给哄到了。
饭后,黄氏拿两个书袋出来。
“三郎,你过来试试。”
书袋的款式跟现代斜挎包差不多,外层绣着云纹图案,里面分层设计,并做了三四个大小不一的暗袋,方便分类收纳。
沈淮试了试,长度和大小刚刚好。
“娘,学堂的管家说,午饭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在学堂吃,像我们这样不寄宿只吃中午一餐的,一个月交一百文和两担柴火就可以了。”
沈继业走过来,“带饭不方便,还是跟沈杨一样,在学堂吃吧,一个月一百文也不算太贵。
家里有肉的时候,再带过去加加餐。”
“那早饭呢,不吃了?”
于是,针对早饭在家里吃还是在学堂解决这个问题,黄氏等四人进行激烈的讨论。
沈淮没有决定权,干脆回房间将沈大姑送的新书装进书袋里,大小刚刚好,就是新书没有书皮,用多了很容易磨损。
沈淮想到的办法是,先用一块布包起来,在放进书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书籍受损。
等后期书多了,用书箱装就不用担心书页卷边破皮的问题。
要知道,一套最便宜的手抄本三百千,书肆至少要卖一两银子,而且纸张还是最次等的那种。
这种纸,本身比较脆弱,不小心就能把书页翻烂。
若是不小心被夫子看见,夫子还会觉得你不爱护书籍,一顿训是跑不了的。
沈淮准备把书籍放回原处的时候,沈月和沈杏来了。
“三郎,给我背一背。”
沈月将书袋背到自己身上,还兴致勃勃的转了两圈,“二杏,你觉得我这样背好看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