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得到了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
【后来俄罗斯逼迫土耳其签订了凯纳尔基条约,条约内容是,俄国实际控制了克里米亚,只是表面上说是克里米亚“独立”,还有土耳其向俄罗斯割地赔款,允许俄罗斯商船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这是俄罗斯又一次辉煌胜利。】
【但叶卡捷琳娜跟俄国是不会就此满足的,很快,他们就开始了第二次跟第三次瓜分波兰。】
【之后,俄国与普鲁士一起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得到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共计得到了25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俄国可以在波兰土地上任意驻扎,为第三次瓜分波兰埋下伏笔。】
【两次瓜分波兰以后,波兰也不会坐以待毙,波兰救亡起义发展起来,在俄普奥三国联手镇压了波兰救亡运动以后,为免生变,几个国家决定第三次瓜分波兰,让这个国家彻底消失。】
【三次瓜分波兰结束后,俄罗斯共分得4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叶卡捷琳娜可真是有手腕啊,每次都能抓住时机,这几次瓜分波兰,俄罗斯是实打实得了不少好处啊。”刘邦发出感叹。
【俄国与波兰,普鲁士,土耳其这些国家讲完了,下一个我们讲一讲中俄之间的远东政策。】
“这是要讲我们跟这个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了啊。”
【远东政策是一个经济贸易与军事都涉及的政策。核心是解决中国问题,为下一步打开西太平洋、入主东北亚、进入全球争霸做好准备。】
【当时中俄的恰克图贸易是俄国国库重要收入重要来源,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收入支柱。但是,叶卡捷琳娜认为经济只是服务于政治的附属品。初期她沿着前任沙皇的政策,继续在西伯利亚侵略扩张,而忽视恰克图贸易的重要性 ,甚至一度关闭了。】
“看这个样子,我们跟这个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还不少呢。可惜,叶卡捷琳娜这个时候没有重视起来。”
【后来也可接琳娜注意到问题,指派代表谈判,保持了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但叶卡捷琳娜一直没有放弃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计划,甚至起草了一份《关于对华战争的意见》文件,宣称黑龙江流域原为俄国所有,为侵略扩张找借口。】
“黑龙江?”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清朝的皇帝,那一片几乎是他们老家了啊,什么时候“原本就是俄国的领土”了?他们怎么不知道?
天幕下有的人很是气愤,这叶卡捷琳娜竟然想要侵略我们,但也有很多人想的明白,叶卡捷琳娜做的也没错,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她就是开疆拓土,只是中俄两方立场不同罢了。
【她也几次想要派兵战斗,但由于与土耳其战争,不能两面作战;中国准备反击;叶卡捷琳娜不想放弃恰克图的商业利益等等原因中俄两国始终没有进行大规模战争。】
【但这些政策都说明,叶卡捷琳娜企图占领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也为后继者争霸世界指明了方向。】
“嗯?天幕这话是什么意思啊?黑龙江区域那一片严寒无比,生存都困难,一般都是流放犯人的,怎么就成了争霸的方向了呢?”天幕下帝王们都摸不着头脑,争霸嘛无非钱粮人三点,这一片没有经济繁荣的城市,农业也发展不起来,人口也比不上那些繁荣城市,怎么就这么重要了呢?
但天幕不管那些,视频依旧在往下播放。
【在外交上,叶卡捷琳娜的外交政策继承了彼得三世的外交思想,陆地上实行蚕食体制,水域上争夺出海口来争夺霸权,叶卡捷琳娜对其进行了补充,扩张的同时也要维护已取得的利益,进行“防御性扩张”。】
【在这样的思想下,叶卡捷琳娜抓住当时欧洲的普奥之间的矛盾跟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各国中斡旋,不仅仅扩大了俄国的领土,稳定了俄国的边境,还扩大了俄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叶卡捷琳娜提出的《武装中立宣言》,不仅仅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文件,也是现代海战法的原则之一。它标志着俄国外交走向了世界。】
【在文化方面,叶卡捷琳娜本人因为婚姻不幸,十分喜欢读书来充实自己,她博览群书,收藏很多藏品,还自己翻译书籍,创作历史剧。】
【她当政后支持文学领域创作,社会环境相对宽容,俄罗斯的文化发展迅速,甚至成为了欧洲文化中心之一。】
“荒唐,怎么能这样?这些文人要是不约束的话,他们的思想,作品难免会煽动群众,这样的话国家还怎么稳定发展?这叶卡捷琳娜作为君主,怎么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呢?”明清的皇帝,尤其是几个推崇文字狱的,看到这都觉得叶卡捷琳娜这事太荒唐了。
【在教育方面,她推进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制定新的教育政策跟规划,接受西方新的知识,注重培养教师。在这些举措都对俄罗斯的教育有深远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