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格化的视野中,那些看似普通的字迹显露出真容:每个笔画都是由微雕的甲骨文组成,而公章的双螺旋结构里,藏着更小的良渚神徽图案。陆远的手指微微发抖,他认出了这个笔迹——这是父亲在实验室日志上特有的书写方式。
翻到第二页时,纸面上的星图让他呼吸一滞。
这不是普通的天文图表。所有星座都用不同年代的报刊标题标注:1958年《人民日报》关于大炼钢铁的报道对应北极星,1985年《科学通报》的基因工程论文标注在天狼星位置,而北斗七星的勺柄处赫然贴着1999年《考古学报》上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碳十四检测数据剪报。
更诡异的是,这些剪报都在缓慢渗出液体。
1985年的那页《科学通报》正在溶解,油墨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文字:"声纹频率92.4MHz可激活休眠序列"。陆远下意识摸向自己的喉结,那里的皮肤下,那块硬物正在发烫。
"啪嗒。"
一滴黑红色液体从天花板滴落在星图上。陆远抬头看去,发现心脏泵出的青黑色油状物正在穹顶汇聚,形成七个悬垂的液滴。每滴液体的表面都反射着星图的光影,像是微型投影仪。
当第七滴液体坠落时,整本骨刊突然变得滚烫。
陆远差点脱手扔掉,但书页已经自动翻到第七页。这页的材质与其他完全不同——是某种半透明的骨膜,上面用血写着"2010年12月15日观测记录",但文字正在溶解重组,最终凝固成一行新的血字:
"轨道高度公里,青铜树开花。"
心脏腔室的内壁突然浮现三组发光数字:
1985
1999
2010
随着每组数字亮起,对应的齿轮就转动一格,发出金属摩擦的刺耳声响。陆远突然明白过来——这是某种密码锁,而答案就藏在...
他猛地翻到骨刊末页。借阅登记表上七个签名中,"陆明远"三个字刺痛了他的眼睛。日期栏却写着诡异的"癸酉年七月初七",墨迹新鲜得像昨天刚写下。
右眼的玉琮突然灼烧般疼痛。
视线穿透纸张,他看到夹层里嵌着片拇指大的青铜箔。小心翼翼地取出后,在网格视野中,箔片上的微雕图案清晰可辨——是副动态星图,北斗七星的勺柄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转向大熊座ζ星。
"咔嗒。"
第三组齿轮归位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悬浮的心脏突然剧烈抽搐,青铜血管疯狂舞动,像濒死生物的挣扎。陆远踉跄着后退,手中的骨刊突然自燃,火焰却是诡异的青蓝色。没有热浪,反而散发着刺骨寒意。
烧焦的纸页中浮出七缕黑烟,在空中凝成中山装的轮廓。它们同时伸出手,抓向陆远的喉咙——
"频率...错误..."
机械女声变成尖锐警报。整个密室开始倾斜,齿轮组发出不堪重负的金属呻吟。陆远扑向最近的那具骸骨,从它颈椎里抽出截发光的金属棒——是改装过的收音机天线!顶端还沾着干涸的血迹。
他冲向墙面,对准北斗七星图案的"天枢"位猛刺进去。
"铮——!"
青铜板应声裂开,碎屑飞溅。后面露出深不见底的竖井,井壁上钉着青铜梯,每一级都刻着不同年份。最上方1985年的梯级上,摆着台闪着雪花的黑白电视机,屏幕里正在循环播放一段录像:
七个穿防护服的人围着一口青铜井。其中一人摘下头盔——是年轻的父亲!他转头对镜头说了句什么,突然被井中射出的青铜枝桠当胸刺穿。视频最后定格在父亲的口型上,陆远读懂了那个词:
"喉骨..."
井底传来水流翻涌的声音。
第三节 井中电台
竖井里的空气带着浓重的铜锈味,像是千万件青铜器在此地同时氧化。陆远攀上青铜梯的第一级——1985年的金属台阶冰凉刺骨,表面布满细密的刻痕,指腹触碰的瞬间,那些纹路竟渗出暗红色液体,在网格视野中显现为微缩的甲骨文。
"滋...测试阶段..."
头顶的黑白电视机突然发出电流杂音。陆远抬头时,一滴冰凉的液体坠落在眉心——不是水,而是某种带着铁锈味的黏液。电视屏幕里的父亲正被七个人按在青铜井边,其中一人手持钻孔器,对准他的喉结。
"92.4兆赫...共振..."
录音带失真的声音从电视机后盖传出。陆远攀爬的速度加快,1999年的梯级微微发热,刻痕里嵌着细小的青铜碎片。当他踩上去时,那些碎片突然立起,像无数根针扎进靴底。
剧痛中,右眼的玉琮突然失焦。扭曲的视野里,梯子背面密密麻麻的刻痕全部亮起——全是人名!在"2001年"的位置,陆远摸到了童年玩伴李三狗的名字,指尖触碰的瞬间,整段刻痕突然渗出鲜血,在金属表面形成诡异的血珠,却不滴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