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里正的张罗下与村民们的帮助下,李铁柱一家在原先茅草屋的南面,搭建起三间茅草房,权作临时居所。
那片园子,原本零星栽种着些许作物,只是连日天旱,早已蔫头耷脑,半死不活。
李老头瞧着,眼底掠过几分不舍,但为了新房能尽速落成,还是狠下心,将它们大多拔除了。
倒是村里人,有些议论纷纷,李铁柱家穷得几乎揭不开锅,怎地如今忽地阔绰起来,又是圈地又是建房?
李里正解释了一二:“铁柱家前些日子走了大运,在深山里头寻摸到一株品相极佳的老山参,卖了个大价钱!虽没有达到百年,但是价格可观!”
此言一出,村中顿时一片哗然,随即被一股莫名的火热所取代。
一时间,村里竟掀起了一股进山采药的热潮,都盼着能有李铁柱家那样的好运气,寻得珍稀药材,也赚上一笔。
待到砖石木料一一备齐,李里正又开始帮忙张罗起来。
他不仅在村里召了些壮劳力,还特地到邻村请了几位手艺精湛的泥瓦匠,一同来砌筑院墙。
赵翠翠也爽快,给每个来帮忙的人,每日结算三十文的工钱。
至于李里正,从始至终、事无巨细地照应。
赵翠翠几次想塞些银钱酬谢,都被他摆手推拒了。
赵翠翠便称了足足十斤肥瘦相间的猪肉,亲自送到了里正家中。
李里正不再推辞,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心中暗道,这赵翠翠,当真是个会来事的人。
不过短短四日,一面高大的青砖院墙便拔地而起,将那五六亩地园子严严实实地圈了进去。
院墙除了朝向南面村道开了一个气派的正门,两侧还各留了一个小些的侧门。
一个侧门出去,便是村边池塘,另一个则连接着村里的小路,出入都极为便利。
尤其是那正门,还特意砌了个小小的门楼,崭新的红漆大门也已稳稳当当地装妥,瞧着便有几分殷实人家的气派。
院墙圈定,赵翠翠又马不停蹄地采买了一批青砖、石料、木材以及瓦片,为起盖正房做起了准备。
这几日,李家上下,都是忙忙碌碌。
唯有李清馨,反倒成了家中最为清闲的一个。
“小黑,往后这看家护院的重任,可就全指望你了。”
她蹲在院中一角,对着一只通体乌黑的小狗崽嘱咐。
小黑奶狗,虎头虎脑的,一双眼睛乌溜溜,十足的呆萌。
“小黑,你可得快快长大,将来还要保护我们全家呢。”
“汪汪!”
小黑狗似懂非懂地晃了晃脑袋,奶声奶气地叫唤两声。
李清馨笑道:“春蕤嫂子送来的这只小土狗,真是太可爱了。”
晚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临时的茅草屋前,望着青色砖墙。
李老头哈哈大笑:“真想不到,这才几天的工夫,这青砖院墙就码好了!”
李铁柱眼里一阵恍惚:“我这辈子,做梦也没敢想过,自家能有这么大一个院子啊!”
李老太有些心疼银子:“这院墙砌下来,银子怕是没少花吧?”
赵翠翠闻言,脸上带着浅淡的笑意,道:“零零总总算下来,约莫花了不到二十两。”
李老头一副肉痛的神色:“这大院子瞧着,心里头确实是舒坦,可一想到这白花花的银子跟流水似的淌出去,我这心啊,还是疼得慌。”
赵翠翠温笑道:“爹,您想开些,这些银子本就是意外得来的,如今能换个安稳的住处,也是值当的。”
李老头长叹一声,随即又看向李清馨,眼中满是慈爱:“说到底,还是多亏了咱们馨儿啊!馨儿这孩子,就是个有福气的!”
李老太也连连点头:“可不是嘛,馨儿有大福运的。”
李清馨抿嘴一笑,转而问赵翠翠:“娘,那咱们的正房,定在哪天开始盖啊?日子可曾选好了?”
赵翠翠道:“后日。我已经请人看过了,后日是个黄道吉日,宜动土。眼下这天儿瞧着是干旱,可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变了天,若是下了大雨,耽误了工期可不成,还是越快越好。”
李清馨眼珠一转,笑道:“娘,那我明日想出门一趟。”
赵翠翠惊讶:“出门?去何处?”
李清馨道:“明日我想去缘儿姐姐那里。上次缘儿姐姐与我提起,说她家园子里的夏花开了许多,想请我去赏花呢。”
赵翠翠点了点头:“嗯,也好。我明日在家中收拾院子里的杂物,你自己出去散散心。”
李清馨甜甜应道:“好!”
李清馨嘴角一扯,心里暗暗道:“我明日出门,自然不仅仅是去寻缘儿姐姐赏花那般简单!此行有两件要事。其一,便是要与缘儿姐姐好生商议一番‘做局’之事。”
“我设想的这个局,单凭我一人之力,断然是做不起来的,必须寻一个同样觊觎县令大人人情的世家合作,赵家无疑是眼下最合适的人选。”
“其二,我手里刚刚达到百年的人参,尽数出手。顺势将顾家囤积的那些人参,砸在他们自己手里,赔上一大笔银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