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咱们去上谷市里的裕华路卖衣服,明天是礼拜天,人多。去的时候都换上工作服,记住了哈。”
刘长海有条不紊地安排着,那语气中透着一股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沉稳。
众人纷纷点头,简单的几句交代后,便各自散去,准备迎接这场未知的“商业冒险”。
第二天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薄雾,刘长海他们就已忙碌起来。
刘建业熟练地赶着驴车,那驴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紧张的气氛,发出几声清脆的叫声。
王艳兵骑着那辆半旧的自行车,后座上驮着刘长海,车子在土路上颠簸前行,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三和王志超坐在驴车上,一边闲聊着,一边时不时地看看车上堆满的货物。
焖子则独自骑着一辆自行车,跟在队伍后面,浩浩荡荡地朝着上谷市进发。
一路的奔波后,他们终于抵达了裕华路的大教堂边上。
这里果然如刘长海所料,空地周围好几个商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流量极大。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分工明确。刘长海指挥着大家把架子支起来,然后将一件件衣服整齐地挂上去,每一件都被整理得板板正正,时尚的款式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眼。
一切准备就绪,刘长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录音机,将音量调到最大。
一段极具感染力的声音在街头响起:“南粤羊城,南粤羊城,最大制衣厂倒闭了!倒闭了!王八蛋老板王鹤吃喝嫖赌,欠下了三千五百万,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我们没有办法,拿着衣服抵工资。原价都是八十多、九十多、一百多的衣服,通通四十块,通通四十块。王鹤,王八蛋,你不是人,我们辛辛苦苦给你干了一年,你不发工资,你还我血汗钱。”
这新奇的叫卖声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当时的老百姓淳朴又单纯,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
呼啦啦地,人群就像潮水一般涌了过来,将他们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
刘建业、王艳兵、焖子、三儿、王志超,都穿着印有“羊城制衣厂”字样的工作服,站在衣服架子边上,一脸兴奋又紧张。
刘长海见状,立刻拿起喇叭,大声喊道:“乡亲们,我们是羊城制衣厂的工人,老板王鹤不是人,欠债跑了,也不给我们发工资,我们只好用衣服来顶工资。我们这些衣服都是出口的,质量特别好,以前都卖一百多,现在只要四十!四十元买不了吃亏,四十元买不了上当!”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在嘈杂的人群中格外清晰。
随着刘长海的叫卖,顾客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纷纷开始挑选衣服。
“给我拿一件牛仔裤,要小号的!”“我要一件中号的蝙蝠衫!”
顾客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这些摆在眼前的牛仔裤和蝙蝠衫,版型周正,款式新颖,一看就很上档次,关键是价格比商场里便宜太多。
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议论声:“这衣服真不错,还这么便宜,多亏了那个跑路的老板,不然哪能买到这么划算的衣服。”
王艳兵他们几个都看傻了眼,进价10块钱的衣服,竟然能以40块的价格被众人疯抢。
他们一边手忙脚乱地给顾客找衣服,一边在心里感叹,这赚钱也太容易了吧。
中国人的市井智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摊位前一旦有人驻足,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那些原本只是路过的人,也被这热闹的场景和便宜的衣服吸引,忍不住挤进来瞧一瞧,买上一件。
刘长海和众人忙得不可开交,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后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衣服越来越少,很快就出现了断号的情况。
好多顾客都没有抢到合适的衣服,满脸失望。
刘长海见状,赶忙拿着喇叭大声劝道:“大家不要着急,没有买到合适衣服的,可以等几天,我们这就派人去厂里拉衣服!过几天还在这里卖衣服,质量绝对和这次一样好!”
顾客们一听还有机会,纷纷表示过几天再来,人群这才渐渐散去。
刘长海长舒一口气,正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不经意间抬头,却发现远处李美薇和付婷婷正好奇地看着自己。
原来,李美薇和付婷婷约好星期天来市里玩,裕华路作为逛街的首选之地,她们自然而然地就来到了这里。
老远她们就听到了刘长海那极具辨识度的叫卖声,看到他拿着大喇叭,手舞足蹈地指挥着众人卖衣服,
“三,给这位善良的大姐拿一个大号的牛仔裤!”只见一个小伙子找到一件大号的牛仔裤,递给一位胖胖的妇女!
指挥卖衣服的同时,还时不时地骂着那个叫王鹤的人,旁边的录音机也在不停地播放着制衣厂倒闭的消息。
刘长海看到两位美女后,眼睛一亮,立马拿起喇叭喊道:“美薇,婷婷,过来啊!”
这一嗓子喊出去,周围的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李美薇顿时尴尬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