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组摸排和侦查情况,专案组及时召开案情汇报和分析会,与会中,省厅王厅长最终确定了以物查人的侦破思路:
第一、 全面展开对开封市的微型面包车逐个排查;对于各交通出入口进行24小时设卡严查,防止歹徒趁夜间逃出,因为重达几百斤的保险柜,没有运输工具是无法完成的。只要扎紧口袋,车辆这么大的目标不可能不露踪迹。
第二、重点查清王大伟反映的一个名叫“小武”的那伙人。
第三、要求专班民警立足于俱乐部,对于案发前十天内,来俱乐部射击打靶的消费者进行严格的排查,并组织俱乐部员工回忆和甄别,安排画像高手进行模拟画像。
第四、查面包车的工作由市局分管刑侦的李副局长负责,重点查清案发当天和案发后全市所有微型面包车的活动轨迹,要求一个个见人,对于行车轨迹必须有人证明,不漏一车一人。
第五、 对于全市本地有过被警方打击处理过的,而且喜欢玩枪舞刀的,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子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尤其是案发前有人见过,而发案后去向不明的目标对象。
第五、市防暴队和治安科牵头负责,各区组织民警协同配合,对全市所有的大小宾馆、旅社,进行一次无死角的大清查。
查清的重点是案发之前或当天外来开封市的住宿人员,如果发现有三人或者三人以上的男子住宿的,立即上报。
于是,各路人马开始紧张有序的侦查走访,开封市公安局长在电视上通报了案情,把歹徒的人数、体貌特征、年龄和面包车的类型等信息,通过开封市和地方电视台,进行了详细公布,发动社会层面全体参与,并发出有赏奖励线索的提供者。
对于全市3000辆面包车的清查工作,都做到了定点,定人,定位,定方向,但均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调查“小武或者小五”的打靶男,因为姓武或者外号“小五”的人数过于庞大,前后花费大量的警力,却没有可疑的线索反映上来。
不过调查中,俱乐部经理王大伟经过回忆,反映了一条重要线索:
两三个月前,一个操本地口音的年轻男子开着一辆“昌河”牌的面包车,来到俱乐部,同车前来的还有一名陌生男子,这个年轻人向王大伟提出想购买俱乐部的枪和子弹。
王大伟当时就拒绝了,在今年2月5日,春节前几天,这两名男子又来到俱乐部,再次说想高价购买枪支和子弹,被王大伟委婉拒绝,王说:“枪支子弹都是经过严格的登记,管理很严,不可能出售的。”
因为这两名男子两次过来购买枪支子弹,而除这两名男子之外,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说敢买枪支什么的,所以给王大伟留下很深的印象,于是他特别留意了这辆面包车的号码和车型,他们是开着一辆豫O-B2171”的昌河微型面包车来的。
王大卫回忆道:“好像这两个人平时常来俱乐部打靶,有些印象,但只是有印象,不知道是哪的,叫什么名字。”
于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开始查这辆有牌照的面包车。
经查,“豫0-B2171”昌河面包车的司机名叫李海燕,是市顺河公安分局车队的一名汽车司机,此人是分局临时聘请司机。
在春节期间,李海燕开车送人去了外地,至今不见踪影。
指挥长命令,立即对李海燕和这辆“豫O—B2171”车的行踪进行全面调查。
经过明察暗访,根本无法查到此车和司机李海燕的任何消息。
而在分片包干的任务下达后,各路侦查员秘密而紧张地摸排与指挥部确定的嫌疑对象。
市郊区公安分局32岁的民警卞利民在排查时,头脑里突然蹦出了一个人名字:“侯八”。
在小卞平时随身携带的"重点关注人员"档案中,侯八的照片排在首位。
侯八,本名侯隽,这名25岁的有前科罪犯,曾因盗窃判刑,出狱后混迹黑道,以"玩枪"为嗜好和"胆大妄为"着称。
此人很符合专案组刻画的嫌疑对象。
有经验的民警心中都有一个“明白账”,那就是对于自己辖区的各类社会闲散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受过打击处理的这些人群中,哪些是惯偷,哪些是诈骗犯,哪些是持刀抢劫的,哪些是打架斗殴的,这些人中谁专吃哪一路的等等情况,一般稍微有点责任心的民警同志都摸得一清二楚。
在卞利民的账本中,侯八是他最为警惕而怀疑的对象,此人家住在市郊沙岗寺八组。
此人以前是开封某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五年前,因为偷盗被工厂除名后,开始混迹社会,没有正当职业,据反映却出手阔绰,经常在餐馆大吃大喝。
卞利民清楚,此人很符合专案组提到的“心狠手辣、胆大妄为、不计后果”这一特征,此人在郊区那一片混出了很响的名声。
据说有一次,有人和侯八的哥哥发生口角,旁边知根知底的人提醒道:“你可别惹他,那是侯八的哥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