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每到过年,人们都热衷于赶庙会。汕岛市的庙会照例在南山公园举行。一大清早,公园里便游人如织,人头攒动。
沿着山路前行,道路两旁摊位鳞次栉比,售卖着各式各样的商品,有精美的工艺品、诱人的小吃、祭祀用的香烛,还有琳琅满目的儿童玩具。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儿童玩具摊位。摊位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玩意儿,有形态各异的面具、木制的刀剑枪械、小巧的手推车、可爱的木偶人,还有栩栩如生的泥人、精致的面塑、糖蜜制作的画糖人,以及各种动物造型的泥哨,令人目不暇接。
在较为开阔的地方,有耍杂技卖艺的艺人,他们的精彩表演引得众人阵阵喝彩;还有欢快舞动的舞狮队伍,为庙会增添了不少喜庆氛围;还设有儿童游乐场,满足了不同游人的多样需求。整个庙会场地壮观,热闹非凡,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王培宇开车带着赵苘苘来到庙会时,已经是下午,高峰期刚刚过去。
“你想吃糖葫芦吗?”两人刚走进庙会没多远,就看到一位卖糖葫芦的老者。老者面容黝黑,衣着朴素,头戴一顶略显破旧的蓝帽子。
他的脖子上挂着微信和支付宝的收款码,别人大多是把收款二维码贴在货架上,他却别具一格地挂在身上。
老者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绑着两个草把子,草把子上密密麻麻插满了糖葫芦。有红彤彤的山楂糖葫芦,有圆润可爱的山药豆糖葫芦,还有搭配着草莓和桔子的糖葫芦,色彩诱人。
“你想吃糖葫芦吗?”望着这位颇具年代感的老者,王培宇心中涌起一丝善意,停下脚步询问赵苘苘。
如今,卖糖葫芦的人大多开着三轮车,将糖葫芦放在玻璃柜中售卖,像这样把糖葫芦插在草把子上的,已经很少见了。赵苘苘看着草把子上的糖葫芦,不禁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赶集买糖葫芦的温馨场景。
于是,她轻轻揉了揉眼睛,说道:“我们一人来一根吧。”
赵苘苘绕着草把子转了一圈,看着每一根糖葫芦都觉得诱人,恨不得每一口都尝一尝:“我要草莓的,你呢?”
王培宇一边掏出手机扫微信付款,一边说:“和你一样就行。”
两人牵着手,吃着糖葫芦,来到了三圣殿。只见殿内香火缭绕,挤满了前来祈福的善男信女。
院子里有一棵百年古槐,它又被称作姻缘树、许愿树,据说这棵古树极为灵验。相爱的男女若是在这棵古树上系上红绳,然后默念爱人的名字,便能与爱人结缘,相伴一生,白首偕老。
看到有人正拿着红绳子往古槐树上系,赵苘苘好奇地问道:“二哥,他们往树上系红绳,有什么讲究呀?”
赵苘苘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往古槐树上系红绳,但每个地方对于这种习俗的说法不尽相同,所以忍不住开口询问。
“这棵古树叫姻缘树,也叫许愿树。我一说姻缘树,你应该就明白了吧?”王培宇微微蹙眉,望着树下的善男信女,“我们也去请两根红绳系上吧。”
“好呀。”赵苘苘一边跟着他往里走,一边附在他耳边轻声地说:“我们那儿也有一棵古槐,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去上香请愿。听说不管求什么都很灵验呢。我高考的时候,我奶奶就去上香请愿,保佑我考上大学。我当时觉得自己学习不好,考上的希望不大,结果还真考上了。”
“好呀,有空你带我去看看那棵古树。”说话间,王培宇已经排好队交钱请了两根红绳。
“来,我们去系上吧。”
两人来到树下,双手合十,虔诚地默念三遍,然后把红绳系在了姻缘树上。
走出三圣殿后,赵苘苘忍不住歪着头看向他,问道:“你刚才默念了什么呀?”
“你呢?”王培宇轻轻刮了一下她小巧的鼻子,反问道。
“不能说,说出来就不灵验了。”
“早知道你会这么说,还问我。”王培宇故意翻了个白眼,佯装嗔怪地看着她。
“我们把自己许的愿记在微信日记里吧,等以后再打开看看,到底灵不灵验?”
“还用记下来吗?”不过万一哪天忘了呢,记下来倒也不错。王培宇率先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日记,快速地输入文字,将刚才许下的愿望记录了下来。
二哥王公子许的愿是:愿赵苘苘和我能白首偕老,永不分离。
而他不知道的是,赵苘苘许的愿望是:愿二哥今年能娶妻生子,幸福美满。
下午四五点时分,逛庙会的游客逐渐只出不进,原本熙熙攘攘的路上,行人愈发稀少。不少摊位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货物,准备踏上归程。
南京鸭血粉丝汤,如同南方的盐水鸭一般,在华夏大地声名远扬,享有极高的声誉。相较于盐水鸭,鸭血粉丝汤似乎更具诱人魅力。那软嫩的鸭血,筋道爽滑的粉丝,搭配上鲜咸适中的汤汁,虽只是一碗小吃,却能给品尝的人带来满满的满足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