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京都近郊,一处被精心规划、闹中取静的高档别墅区,历经近两年的设计与施工,一栋融合了现代极简主义与日式禅意风格的全新宅邸,终于悄然揭开了面纱。灰白色的墙体在阳光下呈现出细腻的质感,流畅而利落的线条勾勒出建筑本身的几何美感,大片经过特殊处理的防弹落地窗不仅保证了采光,也从外部难以窥视内里。前庭的园林是请了名家设计的,看似随意的草木山石布局,实则每一步都蕴含着枯山水的意境,高大的院墙与层层叠叠的绿植,更是将隐私保护做到了极致,隔绝了外界一切好奇或恶意的目光。
这栋别墅,是黑泽光动用了当年琴酒“孝敬”他那笔高达九位数的、带着血腥与黑暗气息的资金,为自己,也为这个早已分崩离析却又被他强行维系着的“家”,打造的一个新的巢穴,一个或许能被称为“归宿”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处居所,更像是一个宣言,一个在风暴可能来临前,为自己和所爱之人构筑的坚固阵地。
黑泽光独自站在刚刚布置完毕、还散发着淡淡新家具与皮革气息的客厅中央。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客厅的色调是温暖的米白与浅灰,搭配着原木色的家具和点缀其间的绿植,线条柔和而富有设计感。墙壁和天花板都采用了顶级的隔音材料,表面处理得与普通墙面无异,脚下铺设的地毯柔软厚实,消音效果极佳,行走其上几乎听不到脚步声。整体的室内设计,是秋庭怜子在繁忙的演出间隙,亲自参与敲定的。她试图用这种温暖、明亮、充满艺术气息和生活感的风格,来冲淡这个家庭内部那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紧张与冰冷氛围。
“这里,总算有点‘家’的样子了。”黑泽光环顾四周,轻声自语。怜子的心意,他如何不懂?她渴望一个正常的、温暖的、可以容纳所有家人的港湾。这客厅,这敞亮的厨房,那间为偶尔可能归家的兄长们预留的客房……每一处细节,都寄托着她的期望。
然而,无论是他还是怜子都心知肚明,这种表面的“温馨”,如同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花园,其下是汹涌的暗流与坚固的、用于自保的岩层。这栋别墅真正的核心,并非这阳光下的温暖客厅,而是隐藏在其下,那个由他另一个儿子——黑泽阵(琴酒)——亲自监督改造、倾注了其独特“关怀”的“隔音”地下室。
黑泽光转身,走向客厅一角。那里看似是一面装饰性的书架墙,他伸手在书架侧面一个极其隐蔽的感应区按了一下,伴随着几乎微不可闻的机械运转声,一整面书架悄无声息地向侧面滑开,露出后面一道冰冷的合金门和一段向下延伸的、铺设了防滑金属板的旋转楼梯。
空气瞬间变得凉爽而干燥。他沿着楼梯向下,脚步声在密闭空间里产生轻微的回响。楼梯尽头,是一道散发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厚重门户。门体显然采用了特殊的合金材料,表面光滑无比,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门上集成着最先进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黑泽光依次将右手按在指纹识别区,凑近虹膜扫描镜头,并在旁边的虚拟键盘上输入了一长串动态变化的密码。
【身份验证通过。欢迎,黑泽光先生。】
一个合成的电子音平静地响起。
厚重的合金门如同电影中的密室机关般,悄无声息地向内滑开。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混合了金属、机油、电子设备散热以及高效空气清新剂的味道扑面而来,与楼上那温暖居家的气息形成了天壤之别。
这才是这栋别墅真正的“基石”。
映入眼帘的景象,足以让任何误入者瞠目结舌。这里的画风与楼上判若两个世界。冰冷的、未经任何装饰的金属墙壁泛着幽冷的白光,天花板上是纵横交错的、包裹着金属护套的管线和高效LED照明系统,发出均匀而冷冽的光线。低沉的、来自大型服务器和空气循环系统的嗡鸣声构成了这里永恒的背景音。
整个地下空间异常宽敞,高度也远超普通住宅,被合理且高效地分割成几个功能明确的区域:
生活保障区: 占据了一角,配备了独立的深井供水系统和大型水塔,一套大功率柴油发电机安静地待命,足以在市政供电中断后维持整个地下空间长达数周的运转。靠墙的金属架上,整齐码放着大量高能量压缩食物、真空包装的应急口粮和瓶装饮用水,储量足够三五个人维持数月。旁边还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小型医疗站,不仅配备了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等急救设备,手术无影灯、消毒器械、麻醉剂、血浆代用品乃至进行小型外科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品也一应俱全,其完备程度堪比一个小型野战医院。
情报与指挥区: 这里是整个地下室科技感最强的部分。数台黑色的高性能服务器机柜如同沉默的巨人并列排开,指示灯如同繁星般闪烁。它们连接着的设备来源成谜,黑泽光曾隐约问过,琴酒只给了他一个冰冷的眼神和一句“能用就行”。他怀疑其中部分卫星终端和情报访问权限,是琴酒直接“借用”或“复制”了组织的非公开资源。一面巨大的、由多块屏幕拼接而成的电子墙占据了一整面墙壁,此刻正分屏显示着别墅周边的实时监控、东京都部分主要路口的交通流量,甚至还能调取到一些分辨率惊人的卫星影像。通讯控制台上,各种支持多重加密和抗干扰的电台、卫星电话设备琳琅满目,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与外界(特定对象)保持联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