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其他人都离开,瑾瑜才走到赵大队长面前,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正是她的烈属证和那张医院开的诊断证明。
“赵大队长,”她语气恭敬又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柔弱,“这是我的情况证明。组织上的照顾和我爸妈留下的积蓄,我能养活自己,绝对不给队里添麻烦。就是我这身体……医生再三叮嘱不能干重体力活,您看,能不能请队里照顾一下,给我安排个轻省点的活儿?比如记记工分、看看仓库、或者打打猪草什么的都行,工分少点没关系。”
赵大队长接过那本鲜红的烈属证,神色立刻凝重起来。
他仔细看了看,又看了看医院的证明,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体质羸弱,需避免重体力劳动”。
他抬头看看眼前这姑娘,纤细白皙,确实不像能下大田的样子,又是烈士后代,这必须得照顾。
他沉吟了一下,语气和缓了许多:“瑾瑜同志,你的情况我了解了。烈属子弟,我们肯定要照顾。你放心,这个事我记下了,今天就跟队委们开会商量一下,一定给你安排个合适的轻省活计!你明天早上按时来上工,到时候会通知你具体做什么。”
得到大队长的准信,瑾瑜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太好了,谢谢大队长!给您添麻烦了!”
说着,她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盒还没拆封的“大前门”香烟,飞快地塞到赵大队长手里:“大队长,这个您拿着抽,我从北京带来的,我也不懂这个……”
赵大队长一愣,刚想推辞,瑾瑜已经像只受惊的小兔子一样,飞快地说着“谢谢大队长,我先回去了!”然后转身就跑出了大队部,根本没给他拒绝的机会。
赵大队长看着手里这盒在乡下绝对算稀罕货的好烟,又看看那跑远的纤细背影,无奈地摇头笑了一下,顺手把烟揣进了兜里,心里对安排好这个烈士女儿的工作,更上心了几分。
瑾瑜脚步轻快地往回走,解决了一件大事,心情颇好。
瑾瑜回到知青点,果然看见自己那两袋粮食好好地放在她的小单间门口,显然是肖春生他们帮忙搬过来的。她心里记下这份细心,将粮食袋拖进屋里靠墙放好。
收拾完粮食,她找到正在院子里研究怎么搭灶台的肖春生,说了自己想弄个小炉子的想法,方便偶尔煮点东西,不开大灶占地方。
肖春生一听就笑了,拍了拍手上的灰:“这点小事还用找别人?我就会弄!用泥巴和砖头垒一个就行,简单得很。正好,我也打算在屋门口垒一个,以后烧水热东西都方便。国华肯定也要。”
他看了看云南这边还算温和的天气,“这地方冬天也不冷,炉子放外边没事,屋里还能清爽点。”
说干就干,肖春生去找材料和泥巴,叶国华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进来。
齐天话不多,但也默默帮忙搬砖。
瑾瑜和贺红玲则去了前院厨房。
老知青们都去上工了,厨房空着。
她们看了看领回来的粮食,决定先煮一锅玉米碴子粥当做早饭。
贺红玲虽然看起来明艳大方,但干起活来却很利落淘米、切菜一点不含糊。
瑾瑜则默默帮忙生火,男生们则负责把水缸挑满。
几人围坐在院里的石桌旁,喝着热乎乎的粥,虽然简单,但却是他们下乡后的第一顿自己做的饭,感觉格外香。
吃饭时,肖春生提议:“咱们初来乍到,晚上请老知青们吃顿饭吧?熟悉熟悉,以后也好互相照应。”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但请客需要东西。瑾瑜想了想说:“我带了一节肉干,可以拿出来炖汤或者炒菜。”
肖春生接口:“我带了一盒红烧肉罐头。” 叶国华马上说:“我也有一盒午餐肉罐头。”
齐天和贺红玲显然没准备这些硬货,贺红玲抿了抿唇,齐天则直接掏出五毛钱放在桌上:“我出钱。” 贺红玲见状,也拿出五毛钱:“我也出钱吧,麻烦你们出东西的多分担了。”
这样,晚上请客的“资金”就算凑齐了。
肉干、两个肉罐头,再加上一块钱,足够在这乡下置办一顿像样的招待饭了,还能买点当地的蔬菜。
吃过饭,收拾完,看看日头还早。
瑾瑜对贺红玲说:“红玲姐,我想去附近转转,熟悉一下环境,特别是后山那边,你去吗?”
贺红玲正有此意,立刻点头:“去!我听人说,山上有时候能挖到野菜,捡点蘑菇什么的。发的那点粮食也就将将够吃,得多想点办法。”她家境似乎一般,对这方面很上心。
瑾瑜一听,眼睛也亮了。云南啊!可是菌菇的天堂!
她的灵泉空间虽然食物不缺,但新鲜的山野味道谁不喜欢?
而且这正是一个绝佳的、光明正大给自己“加餐”的借口! “菌子!云南的菌子特别有名!咱们去看看能不能找到!”
和肖春生他们说了想去后山转转的想法后,瑾瑜并没有立刻拉着贺红玲直接往山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