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彬启动拖拉机,把三个人都带回场部,放下香蕉、海鱼,又把几条大草鱼捞出来养在林场的水缸里,然后带着工具去卸鱼了。
郭子好则拿了笔记本开始登记起来:香蕉多少串、海鱼多少筐、鱼苗几缸等等,这些还是要给场长算个账的,场长可以不在意,但自己这个林场的“大管家”可不能装着没看到,毕竟这些可不是猎物。
“家胜,除了这些传统的喂鱼方式,你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场长,以前养蚕,有用蚕沙养鱼,渔场也有用猪粪养鱼,我们可不可以也试着用鸡粪?”
天才啊,这都能想到?
鸡粪堆肥、鸡粪养鱼的资料林鸿彬都有,但不知道该怎么拿出来。虫子养鸡可以从古法里找,但这鸡粪养鱼还需要十来年才出现的技术。
“可以试试,你爸他们怎么处理猪粪的?可以学习一下。我们也可以把把鸡粪加料发酵一下,鸡粪加麦麸或稻糠发酵,可以去厨房拿些面粉发老面加进去试一试。反正你就多试试,干的、湿的,加其他料的,大胆的尝试,不要怕失败,我们又不靠这个吃饭。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但你只要成功一次,你就立大功了。”
林家胜意动,还有点激动。
“走了,先回去吃饭!”林鸿彬拍了拍还在发愣的林家胜的肩膀,招呼另外两个知青赶紧上车,吃饭都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回到林场,看到知青们开始扒着香蕉开吃了,车上的三个人“嗷嗷”下了车,然后冲过去,加入争抢的行列。
好久没吃水果了,大家都抢着吃。其实旁边还有一大串,都没人去动,只顾在其中一串上抢来抢去的,看来还是抢的更香,当然这也是玩闹的一种方式。
林鸿彬在厨房边的洗手池洗手,刚洗完就被祝晓燕逮住了:“赶紧来,那些海鱼怎么煮?”
“还没煮吗?”
“这不等你这大师傅啊!”
林大厨上线,生姜、蒜瓣、青蒜段、酱油、萝卜干、红辣椒、白糖,该有的料都有嘛,那就来个酱油水杂鱼。
午饭时,黄逢乾找上林鸿彬:“场长,糖厂那边答应与我们合作推广新的鸡品种,合作价格不低于食品站收购价。那边明天会安排人过来,可能要的比较多,我们要不要提前准备?”
这话改的听起来别扭啊!
“那肯定要啊,我们饭后沟通安排一下。你怎么这么快的有消息?”
“昨天去古邑理头发,顺便打了个电话!”黄逢乾伸手摸了摸头发。
饭后,林鸿彬把管理层都找来:“逢乾同志联系了糖厂,明天糖厂的人会过来谈合作,合作的内容是虫子养鸡技术和推广新品种的鸡,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下。”
“秋英,明天早上鸡就先不放出来了,先关在鸡舍里。”
“嗯,我记住了!”
“晓燕,明天多杀几只鸡,菜品搞的丰富些,该接待的还是要接待好。”
“明白,我安排下去。”
“子好,鸡笼也要多准备一些。还有明林,财务这边要做好账。”
“好的!”
“农忙后我们林场就要开始盖新宿舍、库房等,需要一大笔钱,这个费用现在大部分要落到养鸡上,所以养鸡的数量要扩大。子好,要安排新鸡舍了,还有联系碾米厂,加大米糠、麦麸等的收购力度,做好了给他们奖励,鸡、鸡蛋都可以,等不缺钱了给钱也行。”
“嗯,我下午就去安排!”
“秋英,要多养虫了,各种养虫法都试一试。”
“好,我安排下去!”
下午回村还了车,这次也没去加油,只是给了些柴油票,然后又是一堆的香蕉和甘蔗。傍晚村里分香蕉和甘蔗时又是好一阵热闹。糖蔗本来就甜,有了空间加持就更甜了,林鸿彬特地没有去尾,上次乡亲就在自留地地头埋了甘蔗尾。
有些改变就这么无声无息,但家里的改变却能切身体会。
晚饭时,奶奶边吃饭边和林鸿彬聊天。
“阿彬,晓燕现在怎么样?有没有长胖点,要让她多吃点,女孩子圆润点好看。”
“奶奶,您放心,我们林场现在不缺吃的!”
“哦,阿彬,那什么时候再带晓燕回来走走,让奶奶给她炖只鸡补补。”
“奶奶,家里的鸡你们杀了吃,我们林场现在天天都有鸡肉吃。”
这都还没结婚那,自家的“乖孙”成了“阿彬”了,家庭地位直直的往下掉,这变化够明显的。
空间里也有一些变化。
这有了海水了,一些水生动物产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青蟹和大闸蟹。
之前的青蟹只能说是活着,个头也没什么长,浅滩上也少看见小青蟹;大闸蟹褪壳的时候状态也不是很好,繁殖率也不高。
林鸿彬这个门外汉也不知道到是什么情况。
这有了海水之后,之前改造浅滩挪走的青蟹又纷纷移到咸水湖的浅滩上重新打洞,然后开始褪壳,壳一换,体型马上就大了一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