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号,那些来学习的老知青、转业军人们已经把各个部门都轮了一遍了。
吃完晚饭林鸿彬把他们召集起来一起围坐泡茶、聊聊天,一起还有郭子好和邱明林。
“林场的知青们工作很有激情,效率也很高。林场长,你有什么秘诀?”许启雄发问。
“哪里有什么秘诀哦,这些都是别人玩剩下的。而且林场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我在做,我只是在坐享其成。”林鸿彬谦虚起来。
老知青、转业军人们把目光都转向郭子好。
“你们别看我啊,我有秘诀的话我们以前也不会过的那么苦了,这些事都是林场长来了之后才发生的,你们继续问,我也想知道。”
一群人继续转头,都看着林鸿彬。
“那就聊聊,互相探讨一下?”
“场长,别墨迹了。”陈楠还是个急性子。
“我是这么想的,我们不管把流程制定的再仔细、操作指导弄的再详细,考核制度做的再严格,最终工作还是需要人来完成。各种管理办法只是工具,我们的核心还是人,这个说法你们能理解吗?”
各位懵懵的点了点头。
“既然核心是人,那就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与单位的共同发展。?”
“林场长,这样说的有的抽象,我听的不太懂,能举点例子吗?”
“可以啊,我问你们,你们刚去下乡或在基层部队时,除了努力工作外还有什么想法?”
“多学点有用的知识来帮助大家。”
“努力训练争取成为优秀标兵。”
“那么在这个实现想法过程中有没有受到阻碍或者支持?”
“我们那个时候是在一国营林场,整天忙的团团转,领导让我们做啥就做啥,稀里糊涂忙了两年后才好一些。”还是陈楠说话快,曹丽芳、潘建设等几位老知青也是在点点头。
“那你们干的心情怎样?”
“说实话,稀里糊涂的干活,累的要死,都在咬牙的撑着,能活着就不错了,哪里有时间管着心情。”
林鸿彬继续“如果当时有人在身边指导你们、鼓励你们,给你们一个宽松的环境,你们会不会做的更好?”
“那肯定能啊!”
林鸿彬把头转向几位转业人员。
“我们在部队还好,当时排长、班长们管的严,但该教的都认真的在教,指导员也时不时的会来做思想工作,只要有好的想法,领导们还都是支持的。”说话的是陈维汉。
“所以,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以人为本,在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只是提法不同而已,你们有些人碰上了有些人没碰上。”
“当年我们学校的政委说过,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所以我刚才说这些都是别人玩剩下的,我也只是学了点皮毛,然后在林场把这些东西具象化了。”
自己这么年轻,自己所做的肯定需要有来由,必须扯一些旗子来用。
几个人已经掏出笔记本开始记了,过来学习的,笔记本和笔那是随身带着。
“结合我们林场来说。通过学习教员思想、开学习会等来教育人、引导人;
搞来专业书籍、调整下午上工时间满足知青们学习需求;
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激发知青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像我们现在用的茶具就是知青们自己做的,引水工程、养鱼等都是知青们主动提出并实施的。”
林鸿彬有点收不住话了,继续说道:“我总结一下。第一,通过学习教员思想让所有人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性和纯洁性,这是一切的基础。思想统一了,劲才能往一处使、事才能往一处干,才能实现团结和共同行动。”
“场长,你说的慢点,我们好记些。”
“哦,好的。”林鸿彬放慢了语速。
“二是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这一条也很关键,部队那边是通过各种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让万人如一,行动一致,让我们的军队有强大的战斗力。我们林场在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
林鸿彬顿了顿,喝口茶水:“三是关注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并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
人都是向上的生物,积极向上是人类天然的倾向,它有助于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古代,提拔人是大恩,而挡人前程则是大仇,各位想想其中的缘由。”
“四是了解职工的需求和期望,通过满足职工合理的需求,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人的需求是有多个层次的,先是吃喝拉撒,然后是吃饱喝好穿暖住的安全,接着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社交需求,还有追求个人理想和抱负,实现为社会做贡献等等。需求是逐渐递升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