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邱美凤不捣乱,青云山的秩序就很稳定良好。
给领导汇报完工作、逛了一圈海山岛后,林鸿彬的日常就是在育种中心到处晃悠。
说具体一点就是带带娃、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上上课,或者带着狗在青云山各组巡视。
到了石洋大队三个生产队巡察时,明显的感到生产队忙碌了许多,特别是在六月底,各生产队的驱雀队上场了。
麻雀不睡懒觉,太阳刚升起,他们就叽叽喳喳、成群结队的飞向稻田“吃早饭”。
驱雀队员们要比起的比麻雀早,用长竹杠、弹弓等驱离鸟雀,稻草人也是不能少的。
这都是每年割稻谷前的常规操作了。
不过这几年麻雀已经少了很多了,那几年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各生产队都有自己的捕雀队,渔网、大竹网齐上阵,都快把麻雀扫没影了。
要是前两年,还会有人馋肉,会打点麻雀解解馋,现在村民们连兔肉都不爱吃了,哪有心思去弄那一丁点肉。
很快的到了7月10日,水稻育种基地、石洋大队要为早稻收割准备了。
林鸿彬接到通知,省农业厅、省农科所、报社、地区、县里、周围各县农业部门、古邑公社以及各生产队等,从上到下一大票人马要来看今年的早稻收割,收割仪式得准备一场。
陆志高带着林鸿彬参观已经成熟的水稻,脚步都比平时快了半拍。
他指着不远处金灿灿的稻田,声音里满是藏不住的兴奋:
“这水稻表现太好了!你看那2号试验田,我们估摸着,亩产能超 1千4斤!
还有旁边这些普通地块,亩产普遍超过1千2了!
这要是再搞一下杂交,不得了,想想就不得了啊!”
陆志高平时话不多,今儿个却像打开了话匣子,连比划带说的,眼睛亮得像撒了光。
“去年给南繁基地的稻种已经培育了三季,每季产量都能往上提点儿,说明这稻种稳定性好得很。
我以为他们种的已经到了极限了,没想我们比南繁基地的产量还高。哈哈哈!”
陆志高畅快的笑了起来。
林鸿彬看着他眼角的皱纹,忽然觉得这老技术员像个考了好成绩的孩子 —— 幸福感有时候就是这么实在,只要比兄弟做得好一点,天天就像活在蜜罐里。
“对了,林书记,南繁基地来了电话,向我们申请要一批新稻。”
“哈哈,你也是南繁基地的一份子,你决定就好,最后给我签字就可以了。”(备注)
本来打算跟去年一样,石谷村这里搞完仪式就去青云山用餐,没想一通电话打破原来的规划。
“什么?丕司令要来?好,好我明白!好,是,是,是!”
电话是韩司令员打来的,说是军区丕司令正好在蒲阳军分区视察工作,要一起来石谷生产队与民同乐。
首长要与民同乐,那去青云山用餐就不合适了。
林鸿彬赶紧找来陈明珠:“陈叔,你安排一些人,后天中午要搞个杀猪宴,人数按500人来搞,猪、米、菜明天让人送过来,碗筷不够明天就赶紧弄些竹筒、竹筷。”
“会来这么多人?”
“石谷村都快300人了,然后是各级领导,加上青云山也会来一些,还有周围的乡亲,算500人也不多。”
“好,这事就交给我了,保证办妥。”
7月15,林鸿彬早早的来到水稻育种基地办公室,这次一起来的就比较多了,包括邱美凤也一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领导、来宾陆陆续续赶来了,丕司令一行人也在9点左右赶到。
要不是村口那边拦住大部分人,现在石谷村应该是乌央乌央的都是人头。
丕司令对包括林鸿彬在内的各级干部只是稍微的握了下手,但对陆志高、林振文他们可是说了不少话。
仪式开始后,丕司令笑着道:“志高同志,你找一亩最好的试验田让我们开开眼,再割一亩普通的田做下对比。”
陆志高和林振文嘀咕一阵,陆志高把丕司令等一众领导带到2号试验田边,比划下范围。
之后领导们开始弯腰割稻子,相机也咔咔的响起。
林振文则带着另一个队朝普通的田下手了。
林鸿彬就没去凑热闹了,他站在高处环视周围,看看哪里需要人手的就安排人过去帮忙。
一个小时左右,陆志高拿着喇叭用普通话通报2号试验田收获重量:湿稻重1780斤,预估干稻重量超过1400斤。
林振文也拿着喇叭用本地话再喊一遍。
等产量一报出来,气氛沸腾起来是肯定的。
就连平常喜怒不露与形丕司令也是相当的兴奋。
全场只有林鸿彬最淡定,他提供的稻种,早就知道大概的产量了。
接着陆志高又通报了普通水田的收获:湿稻重1530斤,预估干稻重量超1200斤左右。
激动的丕司令干脆接过喇叭,声音洪亮:“感谢水稻育种基地的乡亲,是你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感谢水稻育种基地技术员同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