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武泽苍内部因玄尘子到来与三皇子秘闻而进行着认知整合与深度谋划之际,一场来自外部、迫在眉睫的军事威胁,如同一柄悬顶之剑,骤然落下,逼迫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决断。而这个决断,以及随之而来的辉煌胜利,将彻底奠定他在北方诸侯中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完成其势力从“割据自保”到“争霸天下”的关键性战略转折。
盘踞在并州(约今山西中部)的大军阀韩德让,便是这柄“悬顶之剑”的执掌者。此人出身地方豪强,趁乱而起,拥兵八万,占据并州富庶之地,自称“顺天王”,实力在北方诸侯中堪称佼佼者。他早已对北方那颗迅速崛起的新星——武泽苍及其控制的和州、燕云之地垂涎三尺。那里繁荣的商贸带来的巨额税收、传闻中能产出精良军械的“天工院”,以及武泽苍大破蛮夷后获得的巨大声望,都像磁石般吸引着他贪婪的目光。此前,他因需防范西边其他军阀以及消化内部新附势力,加之对凶悍蛮夷存有忌惮,一直按兵不动,作壁上观。
如今,情报显示武泽苍刚经历雁门关血战,虽获大胜,自身兵力物资损耗亦是不小,正处于“胜亦疲”的状态。同时,京城方向隐约传来的消息,暗示着这位安定王与摄政的二皇子关系极度紧张,甚至可能已势同水火。在韩德让看来,这正是天赐良机!武泽苍外有强敌(蛮夷、二皇子)环伺,内部初定,战力受损,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他坚信,自己麾下这五万百战老兵(对外号称十万),足以一举碾碎那支“侥幸”获胜的安国军,将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连同其所有秘密,尽数吞并!
于是,并州顺天王府发出了战争的号令。五万大军,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如同一条巨大的毒蟒,浩浩荡荡地离开老巢,一路向北,兵锋直指武泽苍控制区的南部门户——野狼原一带。
紧急军情以最快速度传回安定县。刹那间,刚刚因内部团结和奇人投效而稍显轻松的氛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大战将至的凝重与……被挑衅的愤怒!
节度使府议事大厅内,武将队列中,求战的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赵铁鹰第一个出列,他双目赤红,如同被侵犯了领地的雄狮,抱拳怒吼,声震梁宇:“王爷!韩德让那不知死活的老匹夫!不过是一趁乱割据的土寇,也敢欺到我安国军头上,觊觎我等浴血收复的疆土!请王爷给末将三万精兵!不!两万五千足矣!末将愿立军令状!若不能将那老贼的头颅砍下,挂在安定县城门示众,末将提头来见!”
新投效的林虎、张龙兄弟亦紧随其后,他们虽沉默寡言,但眼中闪烁着猎豹般的锐利光芒。林虎沙哑着嗓子请命:“王爷,末将兄弟愿率‘夜影’营全体弟兄先行出发,定将韩德让军的兵力部署、粮道走向、将领习惯摸得一清二楚!必要时,可断其粮道,袭其哨探,让他变成聋子、瞎子!”
就连刚刚融入不久的红娘子也按捺不住,英姿飒爽地抱拳:“王爷!末将麾下‘赤锋都’弟兄,最擅长的便是机动游击!愿为大军前驱,或迂回敌后,搅他个天翻地覆!”
文官一侧,气氛同样激昂,但更侧重于战略层面的剖析。
李慕轻摇羽扇,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看向武泽苍,声音清晰而有力:“王爷,诸位将军请战心切,士气可用!依慕之见,韩德让此来,看似兵临城下,危机重重,实则……乃天赐于我等的战略机遇!”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点向野狼原的位置:“韩德让骄狂自大,轻视我军新疲,又自恃兵多将广,此乃其败亡之始!我军虽经血战,但主力尚存,士气正盛,更兼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尤以‘轰天火’(震天雷对外代号)为奇兵。若能在此地,以雷霆之势战而胜之,甚至重创其主力,则并州北部屏障尽失,门户大开!我军可趁胜南下,兵不血刃接收大片土地!此战若胜,其意义远超雁门关之捷!它将向天下昭告:我安国军,不仅能御外辱,更能平内乱,扫不臣!届时,北方乃至中原各路宵小,谁敢再正视我兵锋?此乃奠定我北方霸主地位,威震八方之关键一战!必须打,而且必须赢得干净利落,打出我安国军的赫赫声威!”
张世安抚须点头,补充了务实的一面:“李长史战略眼光深远,老臣赞同。然,李长史亦提及我军现状,新兵补充较多,需以战代练;且去罗金汗部赎买俘虏、赏赐将士、抚恤伤亡,府库粮草军械消耗巨大,确实不宜久拖,当寻求速决。此战,关键在于初战即决战,一击必杀,打垮其主力,迫其溃退。”
武泽苍端坐主位,目光如炬,冷静地倾听着每一位文武重臣的意见。他心中早已波涛汹涌,但越是关键时刻,他越是沉着。李慕的战略视野,张世安的稳健补充,赵铁鹰等人的高昂斗志,都让他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充满了信心。
待众人意见陈述完毕,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一股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