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凉州,秋阳虽仍带着几分盛夏的余温,却已褪去了灼人的燥热,化作温和的暖意,洒在西平、西海两郡的田野上。金色的麦浪在风中翻滚,如流动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成熟谷物特有的清甜香气,还夹杂着泥土的湿润气息,让人闻之便心生安稳。
秋收的进程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西平郡的麦田里,士兵与百姓并肩劳作,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身着玄甲的士兵们放下长枪,拿起镰刀,虽动作不如农夫娴熟,却格外认真,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麦田里,与百姓的汗水融为一体;农夫们则手把手教士兵如何握镰、如何割麦,偶尔传来几句打趣的笑声,冲淡了劳作的疲惫。镰刀收割麦穗的 “唰唰” 声、马车运输粮捆的 “轱辘” 声,与孩童们提着水罐在田埂间穿梭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充满生机的丰收乐章。
经过半月的忙碌,两郡的粮食陆续入仓。西平郡的粮仓外,士兵们正将装满麦子的麻袋扛进仓内,麻袋堆叠得越来越高,粮仓的账目上,新粮的数字也在不断攀升。于谦每日清晨便来到粮仓,亲自核查账目,手指划过账本上的数字,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这不仅是今年的收成,更是支撑后续出兵长安计划的根基,粮足则兵强,兵强则事成。
与此同时,陈宇安排的各项事务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纪纲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前往张掖、敦煌、武威三郡。他沿途每到一处豪强府邸,便递上陈宇亲笔书写的书信,信中承诺:若豪强愿归附西平郡,不仅可减免三年赋税,还能保留家族私兵,甚至可推荐族中子弟入朝为官。面对世家豪强时,纪纲言辞恳切,既展现西平郡的实力,又给予足够的利益;遇到因韩遂、马腾搜刮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便当场下令分发粮食,让亲兵登记百姓姓名、籍贯,承诺将他们分批送往西平、西海两郡,为他们分配耕地与种子,让他们能重新安家。
短短十余日,便有张掖郡的苏氏、敦煌郡的索氏等老牌豪强暗中派人与纪纲联络。张掖苏氏的家主苏远,更是悄悄将韩遂在张掖强征粮草的账本交给纪纲,账本上清晰记录着韩遂今年向张掖百姓征收 “三倍赋税” 的明细,甚至连孤寡老人的口粮都被搜刮一空。这些证据,都成了陈宇后续与韩遂、马腾谈判时的重要筹码。而于谦则带着项羽,率领五百重甲骑前往金城、陇西,与韩遂、马腾洽谈合兵攻长安之事。初见韩遂时,这位盘踞金城多年的军阀,正坐在府中与心腹梁兴、杨秋商议如何应对西平郡的崛起,西平郡的快速发展,早已让韩遂坐立难安。当府外传来 “西平郡使者到” 的通报时,韩遂还带着几分傲慢,可当他看到帐外一列甲胄鲜明、阵列齐整的重甲骑,又瞥见立于于谦身侧、周身透着霸王气势的项羽时,手中的酒碗险些滑落。项羽不过是随意站在那里,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目光如炬,便让帐内的气氛瞬间凝重,韩遂强装镇定地招待于谦,言语间却不自觉地少了几分平日的傲慢。尤其当于谦提及 “西平郡愿承担联军一半粮草” 时,韩遂的眼神明显亮了几分,金城郡今年因旱灾减产,粮库存粮不足十万石,若要支撑三万兵马出征,最多只能维持两个月,这一条件恰好戳中了他的痛点,也让他对合兵之事多了几分心动。
面见马腾时,于谦则换了策略。他特意提及 “陈郡守初到凉州时,曾从陇西换粮三千石,如今西平粮满仓,正想报答当年相助之恩”,这话既给足了马腾面子,又隐晦地展现了西平郡的实力,从当年需要借粮,到如今能有余粮报恩,西平郡的崛起速度,让马腾暗自心惊。马腾本就对郭汜、李傕只给 “镇西将军” 虚职、却不拨粮草的做法不满,听闻合兵后能参与 “逐鹿中原”,心中已动了七八分,只是仍顾虑郭汜麾下十二万西凉铁骑的战力,迟迟未敢应下。
经过近一个月的沟通与试探,终于在初平三年十月末,三方达成共识,决定于凉州西平、陇西、金城三郡交界的 “三岔谷” 展开最终洽谈。三岔谷地势开阔,中间是一片平坦的草地,两侧是低矮的山丘,无任何遮挡物,谁也不必担心对方设伏,是理想的会盟之地。
约定的当日,三岔谷内旌旗招展,各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声震彻山谷,如沉闷的雷声般不断逼近。陈宇率领项羽、霍去病、岳飞、于谦,以及一万西平铁骑率先抵达。这支铁骑分为三队,阵列整齐如刀切:项羽率领的重甲骑玄甲如墨,甲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战马个个高大健壮,鬃毛梳理得一丝不苟,马蹄踏在地面上沉稳有力,连呼吸都保持着一致的节奏,仿佛一尊尊移动的钢铁堡垒;霍去病率领的轻骑银甲耀眼,士兵们手持长枪,腰挎弯刀,坐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鹰,手指始终按在刀柄上,随时保持戒备,透着一股一往无前的锐气;岳飞则率领一千亲兵,列成菱形护卫阵形,守护在队伍两侧,士兵们肩并肩站立,枪尖斜指天空,整个军阵整齐划一,连马蹄扬起的尘土都透着纪律严明的气息,一看便知是经受过严苛训练的精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