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的清晨,新野营寨外尘土飞扬,两支大军相继抵达 —— 东侧是曹操率领的十五万曹军主力,黑色 “曹” 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南侧则是刘备的三万徐州军,青色战旗上绣着 “刘” 字,旗下将领个个身形挺拔,气势不凡。
“宇!” 曹操一马当先,隔着老远便朝着营寨内的陈宇拱手大笑。他身后的荀彧、郭嘉、许褚、典韦等人也纷纷勒马,目光扫过新野营寨,眼中带着几分赞许,经过三日休整,营寨内秩序井然,玄色铁骑列阵整齐,丝毫不见战后的混乱。
陈宇快步出营相迎,笑道:“丞相一路辛苦。听闻玄德公攻破博望,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真是可喜可贺。”
刘备闻言,连忙催马上前,脸上堆着温和的笑容:“靖安侯过誉了。博望守军本就多是乡野村夫,不堪一击,多亏云长、翼德、奉先他们奋勇杀敌,才得以速胜。”徐州军能速破博望,确实靠的这几位猛将的冲击力。可攻破营寨后,刘备并未像陈宇那样放归降兵,而是将四千余名俘虏尽数收编 —— 虽多是未经训练的青壮,战斗力远不及正规军,却也让徐州军的规模悄悄壮大了几分。
“玄德麾下猛将如云,速破博望也是意料之中。” 曹操笑着打圆场,话锋却转向陈宇,“倒是宇你,拿下新野三万守军,还将降兵尽数放归,这份仁心,某自愧不如啊。” 他语气中带着几分真诚,此前得知陈宇进攻新野,便忌惮陈宇收编兵力、扩张势力,如今见陈宇放归降兵,对陈宇的警惕倒是悄悄放低了几分。刘备听到 “放归降兵” 四字,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素来以 “仁义” 闻名天下,可陈宇此举,却比他更显 “仁政”,让他隐隐有些颜面挂不住。但他很快收敛神色,连忙附和道:“靖安侯此举,才是真正的仁政爱民!放归降兵,既免了他们的性命之忧,又能让他们回乡务农,实在是功德无量。某自愧不如,日后定当以靖安侯为榜样。”
陈宇淡淡一笑,并未过多解释。他放归降兵,一来是觉得这些俘虏本就是被迫卷入战争的百姓,实在不忍加害;二来则是看不上这些未经训练的青壮 —— 留在军中只会徒增粮草消耗,还不如放归,既赚了 “仁政” 的名声,又能让他们在南阳各地传播凉州军的威名。
两人正说着,曹操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宇,新野乃是张弘的粮草重地,你攻破营寨后,缴获的粮草可有妥善处置?”
陈宇神色不变,答道:“粮草皆已一把火烧了。张弘的粮草,留着也是资助逆贼,不如烧毁,断其后勤。” 他刻意隐瞒了 “缴获三万石粮草” 的真相,这些粮草是凉州军后续作战的重要储备,没必要与曹操、刘备分享。
曹操闻言,脸上露出几分可惜的神色:“可惜了!若是能缴获粮草,咱们后续进军寿春,也能少些后勤压力。” 刘备则在一旁沉默着,眼中闪过一丝欣喜的意味,烧的好,臧霸已经开始在后面骚扰劫掠曹操的后备粮草了,等曹操大军断粮,自己的计划可施行了。
众人寒暄片刻,便一同进入新野营寨,商议进军寿春的事宜。而此时的寿春城内,袁术的大殿中,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景象。
袁术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主位上,手中捧着一枚通体莹白的玉玺,指尖轻轻摩挲着玺上的螭虎纹,嘴角咧开一抹得意的笑容。这枚传国玉玺,是他用黄盖、程普、黄公覆、韩当四位东吴老将,再加上三千兵马,从孙策手中换来的 —— 有了这枚玉玺,他觉得自己 “称帝” 便名正言顺,天下早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陛下!不好了!陛下不好了!” 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张弘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头发凌乱,衣袍上还沾着尘土,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
袁术被打断兴致,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将传国玉玺放在案上,生怕磕碰到,随即站起身怒喝道:“慌里慌张的像什么样子!成何体统!快说,出了什么事?”
张弘 “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几分颤抖:“陛、陛下,曹操率领十几万大军,联合刘备与凉州靖安侯,共约二十万兵马,正在往寿春逼近!不出三日,便能抵达城下!”
“什么?!” 袁术如遭雷击,身子踉跄了一下,指着张弘怒喝道,“我在博望、新野布了五万大军,为何没有战报传来?他们难道都是死人吗?”
“博望、新野…… 已经被曹操大军攻破了!” 张弘的声音更低了,几乎要埋进胸口。
袁术一下子跌坐在龙椅上,双手死死抓住扶手,指节泛白,声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什么时候的事?我军伤亡如何?曹操大军又损失了多少?”
张弘磕磕绊绊地答道:“就、就在两天前…… 我们根本没看到曹操的主力,只遇到了刘备的徐州军和凉州军…… 他们…… 他们几乎没有伤亡,我军拼死抵抗了半天,就、就全线溃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