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陆风微微颔首,继续道:"以掖县金矿为例,我们完全可以此为核心,打造采掘冶炼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随后,陆风详细向荀攸阐述了产业布局的要领,以及如何科学规划产业链条。不仅涉及金矿,还包括海港开发、渔业捕捞、盐场晒制等完整产业网络。
听完这番讲解,荀攸豁然开朗。
"听君一席话,方知东莱郡竟是如此风水宝地!"
"世人皆低估了此地的价值!"
"相较之下,南阳郡反倒相形见绌!"
此处矿产丰饶,港口星罗棋布。沃野千里,林海茫茫,确实远胜南阳。
倒非南阳贫瘠,实乃地理位置略逊一筹。
"这正是我选定此地作为根基的原因。"陆风含笑说道。
"咦?不是天子钦定的吗?"荀攸打趣道。
陆风意味深长地望着他:"你又怎知其中没有我的谋划?"
"主公此言何意?"荀攸面露诧异。若真如此,主公的城府远比他想象的要深。
"钱财有时确实能发挥奇效。"陆风莫测高深地回应。
荀攸猛然醒悟:"莫非这东莱太守之位......是主公通过张让运作所得?"
"正是!"陆风爽快承认,"我们在南阳安然度过整年,也多亏这位中常侍暗中周旋。"
这名帮手可不是白帮忙的,需要支付丰厚报酬才行。
陆风打趣道:"怎么样?公达总不会古板到认为我结交宦官有问题吧?"
荀攸含笑摆手:"那倒不至于!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只要能让人才发挥所长,物尽其用,何乐而不为?"
说到底,张让再有权势,也不过是主公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只是这枚棋子不仅耗费钱财,还难以驯服。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陆风颌首赞许,接着道:"张让这帮人风光不了多久了。他们的富贵全系于天子一身,但陛下近两年龙体每况愈下..."
"恐怕时日无多了。"
"估计撑不过四个年头。"
荀攸闻言神色一凛。这已是第二次听主公提及此事。回想过去一年多来,主公所言无不应验,从未失算。看来天子当真命不久矣。
"既如此,我们更该把握时机,夯实根基,壮大实力!"荀攸肃然起身,向陆风郑重行礼。
"正合我意。"陆风点头道:"产业布局之事,就交由公达与志才协同办理。我会适时指点,争取让东莱各县经济早日步入正轨。"
"此外,陆氏商会核心将陆续迁至东莱。甄氏那边也已达成共识,将加强与本地的合作,逐步将产业重心转移过来。"
为促成此事,甄逸半月前便亲自到访,同行的还有甄家大 ** 甄姜。
提及甄氏,荀攸当即建议:"甄姑娘的事主公也该早做决断了,不如尽快完婚才是。"
他和陆风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期待着陆风早日完婚,尽快诞下子嗣。
甄姜虽无法成为正室,所生子女也难继大统,但有了血脉传承,众人方能心安。
若非蔡琰尚未及笄,荀攸甚至想建议陆风早日迎娶这位才女。依照礼制,还需等待三年蔡琰才行及笄之礼。
"此事我已与甄家商议妥当。"陆风展颜笑道,"约在一两月内操办。总要等蔡师携琰儿抵达东莱,甄氏那边也需时日筹备。"
甄逸此刻颇为急切,盼着尽快敲定女儿与陆风的婚事。如此才能将甄氏核心产业从冀州迁至东莱。这位商界巨贾在冀州饱受惊惶,唯有将产业移至陆风治下,凭借这层姻亲关系才能安心。届时既能震慑冀州那些虎视眈眈的士族权贵,又可从容经营——既得靠山,又有退路,自然游刃有余。
"蔡邕先生也要来东莱?"荀攸闻言喜形于色。这位当世大儒独创的飞白体与精湛琴艺令他心驰神往,而今终于得偿所愿能当面请教。
"早在南阳出兵时我便与蔡师书信商议。"陆风颔首道,"待东莱局势稳定便接他们前来。如今时机成熟,两日前暗卫与陆氏商会的接应队伍已启程,不日便将抵达。"
"主公深谋远虑!"荀攸由衷赞叹。
荀攸笑眯眯地打趣陆风说:“怪不得主公前些日子就在城里挑地方建书院,我还在想到底要给谁用,原来是专门为蔡师准备的?”
“有他坐镇,肯定能招揽到不少读书人和能人。”
“到时候,主公就不用担心人才不够用了!”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跟着这样深谋远虑的主公,荀攸觉得特别踏实。
“这还差得远呢!”
陆风却摇摇头:“我上次不是跟你说过吗?以后我还要建立从村学到县学、郡学一直到州学的完整教育体系!”
“这需要大批教书育人的先生!”
将来要争夺天下,必须有足够的基层人才来推行他的新政。
现有的世家子弟大多不合适,也不见得会支持。
到那时,只要他们不唱反调就算是开明有见识的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