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主公练兵奇效倍增,我等绝难在短期内突破。"赵云郑重抱拳。毕竟无上武圣非同小可,纵是天资卓绝者亦需岁月沉淀。黄忠便是明证——当然,陆风这等妖孽除外。赵云等人早学会不与主公比较,免得自挫锐气。
陆风既然能拿出提升练兵速度和资质上限的秘术,还能让麾下所有将士受益,本就非同寻常。
"哦?你们已经察觉到了?很好!非常好!"
陆风满意地点头,对黄忠等人的敏锐反应很是欣慰。
"没想到这秘术不仅能提升实力,还能增加他们突破无上武圣境的机会,真是意外之喜!"
等两人突破后,他手下就将拥有三位无上武圣境强者。
实在令人振奋!
"接下来,你们要全力训练将士,把新增的潜力彻底激发出来。一个月后,我们便对兖州用兵!"
陆风向黄忠等人下达命令。
"哦?"
黄忠等人闻言,眼中顿时闪过兴奋的光芒,激动道:
"终于要出兵了?太好了!上次讨伐董卓打得不够痛快,这次定要战个尽兴!"
"说得对!"
"终于要攻打其他州郡了吗?早些让各地百姓归顺主公,才是他们的福气!"
显然,这些将领早已按捺不住。
或许有人会问,之前不是已经拿下青州其余郡县了吗?
但实际上,青州经历黄巾军多年 ** ,本就没什么像样的抵抗力量。
再加上管亥这支黄巾军早已被陆风暗中收服,夺取青州各郡根本没让黄忠他们费什么力气。
反倒是清理士族和剿灭山贼耗费了大量时间。
不过这些任务交给普通将领就能完成。
真正的硬仗,一次都没打过。
"主公!这次可不能再让我们留守了!"
黄忠忍不住抱怨。
想他堂堂无上武圣境的顶尖武将,居然被安排看家,实在太过无聊。
"放心!"
陆风笑道:"这次你们每个人都有重要作战任务。我们要以最快速度,一举拿下整个兖州。"
"遵命!"
黄忠的部下齐声领命,全军士气高涨。
这并非他们狂妄自大,以刘岱、张邈、鲍信等兖州诸侯的实力,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易如反掌之事?
检阅完军营训练后,陆风方才离去。
"公达,如今县学结业后参与基层历练的中低层官吏共有多少?若我们同时攻取兖徐二州,可堪任用?"陆风在政务厅向荀攸问道。
多年来构筑的村塾、县学、郡学 ** 体系已日趋完善。
东莱书院更承担着州级学府的重任,持续为陆风培养着理念相合的改革人才。
这套人才培育体系运营至今,正是检验成效的关键时刻。
荀攸立即起身禀报:"启禀主公!目前郡学毕业生累计八千四百六十七人,均已分配至东莱及青州各县村担任基层官吏。"
"为应对未来扩张之需,各县村官职皆设正副两职。"
"待新领土需要官吏时,这些副职便可迅速调任,成为新领地的县村官吏。"
"此外,东莱书院近年已培养出百余位县令及郡级官员,同样采用正副配置。"
"因此短期内攻取兖州,绝不至有人才短缺之忧。"
"若同时攻取徐州,则略显不足。但只需半年光景,县学与书院又将有新一批学子毕业,稍加历练即可胜任。"
"为求稳妥扩张,对配合政策的清白士族亦当予以安抚。"
"如此既能招募到优秀人才,又可填补空缺。一年之内,消化两州之地当无大碍。"
若再贪多,恐难消化。
陆风与荀攸商讨扩张计划时,着重考虑了新政实施的难度。不仅要应对防区扩大带来的兵力紧张,还需处理士族豪强等势力的整顿问题。
"一年内拿下兖州徐州足矣。"陆风敲定扩张上限,同时强 ** 育体系建设:"除东莱外,整个青州要完善 ** 学堂体系。东莱书院今年扩招,这将是我们首座高等学府。"
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陆风坚持 ** 性改革。"乱世需用重典,"他解释道,"经过东莱试点与谋士们反复论证,必须一次性推行彻底变革。"
荀攸汇报工作进展:"各项事务已在推进。蔡邕先生半月前就同意书院扩招,并承诺尝试说服郑玄及其门生前来任教。不过郑玄先生本人恐怕..."
(
"不过,若他日主公攻取兖徐二州,另设州立大学,请康成公出山担任院长倒非难事。"
这些年陆风在东莱推行文教,郑玄都看在眼里。蔡邕因主持东莱书院,声望日隆。郑玄虽淡泊仕途,但青史留名这等雅事,终究难拒。
"妙极!"陆风抚掌大笑,"区区院长之职,给他便是!届时我亲自登门相邀。"比起蔡邕,郑玄更擅育人,能得此大才实乃幸事。
荀攸会意一笑:"主公亲往,此事必成。"
"志才、奉孝!"陆风转向埋首案牍的两位谋士,"一月后出兵兖州,须以雷霆之势平定。而后再图徐州。两日内我要看到详尽的进军方略,粮草调度亦需提前部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