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旭四人被敲打的厉害。
圣恩和威胁都摆在眼前。
面对如此的朱元璋,四人根本不敢有什么不轨的念头。
格外老实。
朱元璋亲自和他们交代了任务。
内阁,就设置在皇宫内部。
每日包括胡百川在内,五位内阁大臣都要来点卯上班,代替朱元璋处理各种政务。
当然,刚开始肯定只是预批。
需要朱元璋和朱标确定后才能过。
真正的紧急军国大事,必须第一时间禀报到朱元璋这里。
朱元璋先把规矩立下来。
现在内阁初成,一切都需要规矩。
规矩立好了,以后慢慢的进行,就方便多了。
四人一个劲的点头,认真聆听教诲。
唯独胡百川在边上很无奈,数次想插话都被朱元璋给拦了下来。
半个时辰后,朱元璋的教诲叮嘱结束,闫旭四人被一名小太监领着去他们的新班房。
内阁,在皇宫内。
但又有方便通往六部,算是一处好地方。
地方也大。
用朱元璋的话来说,在皇宫内办公,本身也是一份荣耀。
四人见状可想而知。
格外激动!
对这个工作非常期待。
唯独就是对自家的内阁首辅大臣暂时还有点搞不懂情况。
太匪夷所思。
拒绝?不愿意当这个正二品的内阁首辅大臣?
不科学的!
御书房内,胡百川被朱元璋留了下来。
知道他不情愿,但朱元璋也没办法。
他一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人物来担此大任。
内阁大臣权势极大,而且现在还是在初期,他不想选择那种国公和六部尚书之类的。
正好内阁是胡百川的提议,那就索性交给他好了。
朱元璋也信赖。
一番劝说后,胡百川只能勉为其难的同意了下来。
暂时的!
等内阁稳定之后,他再退出。
同时,讨价还价也少不了。
不上早朝!
懒觉是必须的。
除此之外,他也不点卯,抽空就过来,可以迟到早退……
为了留住胡百川,朱元璋只能都同意了下来。
好说歹说的,这才算是把胡百川留下来。
让胡百川去内阁班房适应下新环境,朱元璋又把徐达等人以及六部尚书都招了过来。
对于这些重臣们,朱元璋也不藏着掖着。
“说说看,对建立内阁和赋税制度的看法!”
一时间,一群重臣们面面相觑。
这种情况下,能说什么看法?
不同意?
朱元璋的态度再明白不过了。
徐达第一个开口。
“内阁,若是能真按照陛下意愿进行下去的话,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部门!”
“臣觉得不错!”
“赋税制度,更是觉得胡百川言之有理!”
“这些年确实有大批士绅豪族用读书人的身份来免除赋税,致使朝廷税收越来越低!”
“若不加以改善,日后只怕真要出大问题!”
朱元璋点头,关键时刻还是老兄弟给力。
李文忠这个大外甥也不耽搁。
“臣觉得魏国公言之有理!”
“读书人取消赋税的圣恩,确实该取消了!”
紧接着是汤和傅又德蓝玉常茂邓镇等人。
都是国公级别的大佬!
无一例外的,都支持!
本身他都是武将出身,对读书人本就不怎么喜欢。
相比于他们,六部尚书这边也就兵部尚书不是读书人出身,其他人都是。
对赋税的事情,他们很反对。
甚至对内阁制也不怎么赞同。
以前,他们直接和朱元璋对接。
现在相当于又找了几人骑在六部脖子上……怎么都觉得不妥。
一时间,御书房内又争论了起来。
…………
内阁所在的院子里,胡百川满脸不情愿的走来。
闫旭等人见状立刻上前躬身行礼问好。
“见过首辅大人!”
胡百川扫了这些人一眼,微微点头。
“以后就是同僚了!”
“大家好好为陛下分忧解难就行!”
“是!”
四人点头,一点不敢怠慢。
先前在御书房,陛下对胡百川的态度,太明显了。
信任,重视!
而且,内阁首辅大臣的地位极高。
统领他们的。
见他们如此,胡百川也收起了反抗的念头,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索性干一干。
说不得到时候也名传千古了。
老朱对自己也不差。
该有的回报还是要有的。
“今后,凡事咱们多商议即可!”
“记住最关键的一点,咱们是大明和陛下的臣子,咱们的靠山和依仗都是陛下!”
“陛下给了咱们一切,也可以随时拿走一切,包括你们的九族!”
“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别动什么歪心思!”
四人闻言,赶忙点头。
“是,下官明白!”
接下来五人在内阁小院闲逛起来。
为了方便,朱元璋还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名小太监待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