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公告在上海港中心广场张贴出来的第一天,负责招募的公共卫生司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那不仅仅是一纸公告,那是一张通往全新未来的船票。
“每人每月200铜都币”、“开垦的土地永久归其所有”,这两项丰厚的条件,强烈地吸引着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们。
当他们看到公告最下方,那以“血漆岛总督”之名签署的“木青”二字时,所有的疑虑都化作了信任。
是那位在瘟疫中救了所有人的“青神”大人要带队!
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跟着青神总督走,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敢去!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报名浪潮,席卷而来。
木青亲自坐镇在招募点,她脱下了那身象征着学者身份的长衫,换上了一身便于活动的劲装。
脸上那份因为情伤而带来的憔悴与阴郁,被一种重新燃起的使命感所取代。
她看着眼前络绎不绝的报名者,感到上海港移民的进取精神一直都在。
来报名的,有在瘟疫中被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家庭,一家老小,衣衫虽然朴素,但眼神中却充满了质朴的感恩。
他们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反复重复着一句话:“青神总督去哪,我们就去哪。”
还有那些刚刚从渔港城移民到上海港的年轻自由民。
他们皮肤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眼中燃烧着对土地和财富的渴望。
几个刚刚从铜都学宫来的年轻毕业生也来报名,他们不为财富,不为土地,只是被公告上那句“探索未知海域”的描述所吸引,眼中闪烁着对知识与冒险的浪漫向往。
木青一丝不苟地面试每一个报名者。
她会详细地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评估他们的生存技能。
是擅长耕种,还是精于捕鱼?
是懂得制陶,还是会修补工具?
她的标准,不再仅仅是“虔诚”与“勇敢”,更增添了一份属于领导者的、对团队构成合理性的冷静考量。
一个健康的开拓团,需要农民、渔夫、工匠、战士,也需要像她一样的学者。
就在这片充满了朝气与希望的报名浪潮中,一个熟悉却又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身影,让木青微微皱起了眉头。
是民政司长李山的独子李虎,那个在饥荒中喝下第一碗蘑菇汤的少年。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瘦弱的少年。
两年的时间,充足的营养和劳动锻炼,让他长成了一个身形挺拔、肌肉结实的健壮青年。
李虎的身后,还跟着七八个同样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
他们叽叽喳喳笑着闹着,脸上带着一种不识愁滋味的兴奋。
与周围那些因为生计而奔波的新移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木青注意到,这群年轻人和其他报名者截然不同。
他们既不是拖家带口,也不是孤身一人的单身汉,而是一个典型的“同龄玩伴”群体。
她认出了其中好几个面孔。
那个高个子的男孩,是工程司陈岩的远房侄子陈启。
那个梳着两条长辫子的漂亮女孩,是海岸卫队某个队长的女儿周柔。
他们是上海港的第一批移民的子女。
他们的父辈,是这座城市的第一批建设者,如今大都已身居要职、生活优渥。
这群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她将李虎单独叫到了招募点后方的帐篷里。
她温和地问道:“你为什么要报名参加开拓团?”
李虎的眼神有些躲闪,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想为上海港做贡献,我也想像你们一样,去航海,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你的父亲,李山司长,他知道这件事吗?”木青问道。
李虎的脸瞬间涨红了,他梗着脖子,沉默不语。
看到他这副模样,木青心中便已了然。
她叹了口气,放缓了语气:“李虎,告诉我实话。这次开拓不是儿戏,血漆岛环境恶劣,远航更是充满了未知的危险。我必须对每一个成员的生命负责。”
在木青那双清澈的眼眸注视下,李虎那点属于少年人的伪装,很快便土崩瓦解。
他终于吐露了真言。
他们是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出来报名的!
“我爹娘……”李虎的语气里,充满了少年人特有的、带着一丝委屈的叛逆,“他们什么都给我安排好了!他们让我去陈岩叔叔的工程司当学徒。他们说那最安稳,最有前途。可那不是我想要的!”
“我每天听着他们讲的,都是你们当年如何跟着何维大人,从一片滩涂建起这座城市的故事!你们可以去航海,打败海里的怪兽,战胜岛上的巨型蜘蛛!可我们呢?难道我们就只能待在这座安逸的城里,走父母帮我们铺好的路吗?”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父辈英雄事迹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安逸”处境的不甘。
“我的朋友们,他们也都一样。我们不想一辈子都活在父辈的影子里。我们也想有自己的传奇!我们也想去乘风破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